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不仅是中秋佳节的祭品,更是无比期待的美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发现月饼已经“变味”,越来越多的人感慨月饼不好吃了。
其实,并非月饼的味道变了,而是生活变了。
物质匮乏年代,物以稀为贵,即便是处于食物链顶层的富贵人家,也极少能够饱食月饼。普通人家的月饼无疑是稀缺物。
老家的风俗挺有意思,月饼必须在农历八月十五祭祀了月亮之后才能吃,而且月饼一般都是由家里老人保管。
为了防止孩子们提前偷吃月饼,老人们煞费苦心。老人会把月饼埋在米缸,或藏在衣柜,或悬挂在房梁下。
到了中秋夜,我们一大群孩子早早就围着奶奶,帮奶奶折金元宝、烧香,一边吞口水一边盼望着月亮快快爬上来。
好不容易熬到祭祀月亮仪式结束。奶奶拿着小刀和直板,小心翼翼地切割那小小的月饼,生怕月饼切分不均匀。
我们伸长脖子排队,等着奶奶分享人间美味。
我终于拿到了久违的月饼,不舍得一口吃,先用舌头舔几下,再用指甲抠一小块,送进嘴巴,任美味慢慢消融。
奶奶分完月饼,站在一旁乐呵呵看着我们,不时用嘴巴含几下切割月饼的小刀。
我趁奶奶不注意,把自己的小块月饼掰开,送了一块到奶奶的嘴上。
于是乎,奶奶笑得更加开心了。
转眼多年,我们都不缺月饼了,五仁叉烧月饼、莲蓉月饼、水果月饼……
我为何还不满足呢?是我嘴变挑剔了吗?
不!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饼还是好月饼。
我只是在怀念那些吃月饼的故事,怀念和家人们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