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 BBC 的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里面提到的一些事实并不新鲜,但很好地概括了这些卖消费品的公司到底是怎么挖空心思让大家心甘情愿买买买的。
我自己一直还是挺警惕消费主义,但反思一下,其实还是掉了不少坑。尤其是如今互联网上很火的内容付费。
内容付费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性内容(没有时间限制);一种是订阅形式(有期限,需要定期付费)。
一次性内容
这种大多数是付费课程。在购买此类产品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是否短期内就需要学完?
2、内容是否足够独特?
如果是短期急需了解学习的内容,可以挑选好的购买,一般来说质量总是处于中上的。如果不是那么紧急,则可以自己搜寻学习材料,毕竟互联网上有大量可供自学的免费内容,许多内容也非常好(比如各大mooc网站上的优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就没必要付费购买课程了。我之前在网易云课堂上买过一门 sketch 的课,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完,需要吸取教训。
而内容的独特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提供内容的人或机构,像我买过的杨超导演的拉片课,算很好的内容。之前是在反派影评里听过他的节目,觉得讲得很好,再加上试看的部分,决定趁着优惠买了。买完之后因为兴趣很浓,也是很快看完,觉得很值。当然,这一点也要结合内容制作的质量来看,有不少名人的付费音频类内容其实挺水,既不深入也不成体系,倒不如去搜人家的文章和公开课来看。
订阅形式
对于订阅形式的内容与服务,首要看的是自己的时间。因为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的内容就必须定期花费一定时间来消费。当订阅的东西太多的时候,肯定是看不过来的(这一点相信订阅了一大堆微信公众号的人会很有感触),毕竟花了钱,还是需要谨慎选择,确认自己真的能拿出一部分时间来看。
另一点就是服务属性了,一般这类产品都会提供互动之类的服务,它并不是直接的内容,但往往能带来很多额外好处。但只有自己真正感兴趣或者真正有需求的才会得到较好的利用。
例如路书的会员群,能看到大家分享很多很棒的访古照片、展览、活动和书籍,同时在群里提问也可以很快得到专业大佬的回复,这一点甚至比单纯的内容更有价值,我就受益很多。相比之下,我在知识星球上因为好奇而加入的一个圈子就显得利用率不足,倒不是说内容不行,而是时间的问题。端传媒也类似,上面确实有很多好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相对来说就不太值。
无论如何,购买之前的思考和购买之后的反思都很重要。买了的东西就一定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