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直在看柴静的《看见》,刚在看到汶川地震这段,突然就想起地震那几天的事情。
我当时还在上高中,是那种封闭式的学习环境,而且我还住校,没有手机,与外界根本没有联系。所以当在默哀时间进行默哀时,我当时是不知道为什么要默哀。后来知道原委,心里是自责的,自责自己当时的无知。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无知,才能让我在高中时期,心无杂念,一心就想考个高分,是的,是考个高分,而不是考哪所大学或是什么专业,因为当时真的什么也不懂,仅仅知道大学这两个字。有时候想想也感觉挺悲哀的,自己追求的是别人都说好的东西,而自己却不知道这个东西好在哪,不知道自己追求的理由。一个家长老师为孩子塑造的一个空有其表的梦想。现在想想,在农村-----那个与外界世界联系不大的地方,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空有其表的梦想才让我走出来,恩·····走出来了吗?只能说眼界开阔了些,因为此时的我对前景也是茫茫然~~
我一直都很喜欢读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我不知道这种心理是不是一种渴望的心理,渴望自己能像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有个不一样的让人感觉精彩的人生。读完《看见》我突然又感觉,可能读别人的故事是自己心灵的一种寄托,在他人身上找到那种自己没有精彩。是不是有点可怜?其实我读再多让人兴奋的故事,也不如自己走好当下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