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周鸿祎创造性地把软件免费,这大大推动了360的市场占有率。等到了2009年年底,360杀毒软件占据了超过 30% 的市场份额,用户量超过 1.2亿 ,加上360安全卫士超过 70% 的全国覆盖率,整个360的用户数接近了 3亿 之多。
而到了2010年春节期间,腾讯的QQ医生又利用QQ平台发动了一次强势推广,然后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整个打法都是腾讯最熟悉的套路。
等到了2010年年中,腾讯把QQ医生改名叫“QQ电脑管家”,然后覆盖了360安全卫士的所有主流功能。到此,双方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到了无法调和的状态。
丨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中秋节过后的9月27日,360突然发布了一个直接针对QQ的“360隐私保护器”,同时在360网站上设立了一个《用户隐私大过天》的专题网页,里面有大量针对性的文章,标题都是这样的风格:《QQ窥探用户隐私由来已久》《QQ侵犯用户隐私》《请慎重选择QQ》等等。然后,在揭露和谴责了QQ所谓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之后,360宣布这个“360隐私保护器”将能实时监测曝光QQ的行为。
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由于那个时候的腾讯的确是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个大怪兽,而周鸿祎恰恰利用了这种社会氛围,把这场战争一上来就定义成了 “草根创业者对垄断巨头的反抗” ,加上他非常懂得利用舆论以及传播规律,所以这次宣战在当时真的造成了很大反响,也引起了公众很多的讨论甚至支持。
而腾讯当时也做出了一些回应。不过现在看来,比起周鸿祎和360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准备非常充分甚至可以说“蓄谋已久”的攻击,腾讯的回应实在是太常规了。
首先它们在QQ上面“弹窗”回应说: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也绝对不涉及任何用户隐私的泄露。
同时,法务部门开始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
另外,腾讯还联合金山、百度、傲游、可牛等五大企业发布了一个《反对360不正当竞争的联合声明》,里面说:“这家企业热衷的不是保护用户安全,而是打着‘安全’的幌子,通过对用户实施‘安全恐吓’和‘安全欺诈’,以诱导安装自己的软件,获取不正当商业利益。”
但是这些举动,全部被周鸿祎当做了“腾讯在行业里以大欺小”的又一个证明。
周鸿祎先发微博说:各界对腾讯提出的质疑,腾讯一直回避。这时候起诉360,除了打击报复之外,不排除是为了转移视线,回避各界质疑。然后他又写道:360免费杀毒颠覆了传统收费杀毒,所以遭到了全行业的嫉恨。360宣称向一切灰色利益和潜规则宣战。不怕得罪任何厂商,哪怕是中国最大和第二大的互联网巨头。
我认为,对大公司的监督、质疑和反抗,一直是小公司和公众都应该注重的事。360这次攻击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它利用的一些手法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比如它曾以弹窗的方式曝光所谓的“马化腾享受深圳市的经济适用房补贴”,还以网友的名义创作了一首《做人不能太马化腾》的口水歌。
不过这里,360明显犯了一个事实错误,混淆了“经济适用房补贴”和“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补贴”的区别。而这种人身攻击的手段也是非常突破下限的。
但那个时候的腾讯,的确是众矢之的。大多数民众都是以看热闹的心态来观摩这次“3Q大战”的。而腾讯相对温文尔雅的风格也对周鸿祎这种胡搅蛮缠的非常规手段非常不适应,所以事情一度愈演愈烈。
而腾讯没想到,周鸿祎还有杀手锏在后面。
2010年的10月29号,正是马化腾39岁的生日。结果在这一天,周鸿祎送出了一份“大礼”:360宣布推出一款叫做“扣扣保镖”的新工具,宣称能“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能自动对QQ进行“体检”,扫描之后用户可以点击“修复”。
周鸿祎还说:“‘扣扣保镖’的推出给用户创造了价值,既然QQ这个工具不可取代,那为什么我不做一个伴侣性的产品,让QQ用户感受更好呢?这样用户会更喜欢360,腾讯就不能把我赶走了。”
结果,腾讯和金山的技术团队同时发现这个“扣扣保镖”有两个极其可怕的后门:
第一,当用户在选择点击“修复”之后,将被进行系统重装。然后QQ安全中心会被360安全卫士替代;
第二,QQ用户的好友关系链被360直接备份,所有的用户关系被导入到360的操作平台上。
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里是这么记录这段历史的:当马化腾听完张志东等人的汇报后,脸色惨白,呆坐在桌前,喃喃自语说:“怎么也没有想到,周鸿祎会做这种事。”
腾讯团队迅速向深圳市公安局报案,同时向工信部投诉,并且把“扣扣保镖”定义成“全球互联网罕见的公然大规模的数量级客户端软件劫持事件”。
结果,公安局和工信部也完全没有处理这种事的经验,时间一分一秒就这么过去。才过了三天,“扣扣保镖”就已经截留了2000万QQ用户。而当时360已经开始诱导用户生成图片分享,假设每个QQ用户有40个好友,那2000万用户就有可能扩散到几个亿,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
到了6天后的11月3日上午,马化腾做出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于是,那天晚上的6点19分,腾讯以弹出新闻的方式,发表了那封可以说改变了中国互联网历史的《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它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QQ用户: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腾讯推出了一个“不兼容页面”,所有用户面对“卸载QQ”和“卸载360”两个选择键,必须进行“二选一”。
腾讯的前高管汤道生回忆了一个细节:设计人员递交的第一个方案,两个选择键的字体为一大一小,马化腾提出了修改意见说:“两个字体和体积要一样大,给用户一个公平的选择。”
有高管不同意,他们提出在一年前的时候,360在与金山的竞争中也有过一次类似的行动,结果“卸载金山”的字体比“卸载360”大好多。马化腾表现得情绪很激动,他重重地拍了一下胸脯说:“一样大,来吧。”
后来, “一个艰难的决定” 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最著名的典故之一。而它的来历就是这次史无前例的“3Q大战”。
我们之前说,“3Q大战”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这是中国互联网界一次太过著名的战役。更重要的是,这次战役使得腾讯真正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也从垄断走向了开放。本质上,如今你能看到的这个开放的腾讯,根源就是来自于这场惨烈的“3Q大战”。
这次大战在达到顶峰之后,由于各个其他公司、相关利益方和政府的介入,算是很快收场。当时连工信部也打来电话,要求双方停止对峙。
11月15日,周鸿祎发表题为《与其苟且活着,不如奋起抗争》的博客文章,算是对3Q大战的一次正式总结,而腾讯也向公众道歉,并且开始以法律程序诉讼360。但这些举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了。
丨3Q大战对腾讯的影响有多大?
然而,这次惨烈的大战是腾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
2010年11月11日晚上,马化腾通过内部邮件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里面说: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之后,腾讯和马化腾都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从2010年年底开始,马化腾好像突然变得很爱和人交流,他甚至还请了媒体专家到总办会上分享公关与沟通技巧,这在之前是很难想象的。
到了12月5日,马化腾受邀参加了当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发表了一个后来被称为“马八条”的“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的演讲。在演讲最后马化腾宣布:“从今天开始,腾讯公司将会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转型方向就按照这8条论纲来,而方式就是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忠告和批评,而转型的原则就是两个词: 开放和分享 。”
另外,腾讯的最高管理层也开始探讨应该怎么样让公司更加开放。最终大家的结论是,腾讯有两个核心能力,第一个是资本,第二个是业务。
从资本来说,腾讯不可能去做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尤其是内容领域。所以通过资本的方式参与是唯一可行的。以往腾讯也会使用资本的力量,但几乎都是全资收购或者控股,而且这些公司和腾讯业务往往有强相关性,几乎都是网络游戏。
但未来腾讯的资本运作,会是参与式的,只求共生,不求拥有。
到了2011年1月24日,腾讯宣布成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第一期投资规模是50亿元人民币。这个核心的思想和战略到如今对腾讯的影响有多大,相信你应该体会到了。
业务层面就更不用说了。2011年6月15日,也就是马化腾宣布“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之后的6个月,腾讯在北京举办了千人级别的首届合作伙伴大会,芒果网、虾米网、联通、金蝶、58同城等等一批公司一起站台,马化腾说,“请大家见证腾讯的战略转型”。
当时腾讯宣布, 把原先封闭的公司内部资源转而向外部的第三方合作方无偿开放,包括开放应用程序接口、社交组件、营销工具及QQ登录等等。
等到了7月16日,腾讯宣布QQ客户端也开始开放,还推出了Q+开放平台,可以让用户安装各种扩展应用。
毫不夸张地说,腾讯的这次转型,从封闭真正走向开放,为之后它从几百亿美金市值走向五千亿打下了真正的基础。
2011年正好也是微信诞生的一年。从那年开始,腾讯后续的所有业务、打法和核心理念,都全然上升了一个台阶。
腾讯在如今的中国互联网界已经从那个人见人怕的巨型怪兽,成为了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合作伙伴。而这一切,可能都要追溯到当年那次惨烈的3Q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