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九岁起便8度荣获全美象棋冠军,纵横西方棋坛10年后,改行研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荣获全美及世界冠军的“太极拳王”。他是如何在这两个看似南辕北辙的领悟中连攀巅峰,屡战不败?
“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之道。”
乔希·维茨金
01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很是着迷,在大致看过一两遍后,乔希的对于自己心理机制的了解和研究之深入并深度应用到他的事业并取得辉煌的成就而让我深感震惊。
乔希是如何进行精益求精的学习与研究的呢?
在这本书里,随处可看到他写道:“我逐渐意识到”、“我学到了这样一点”“时刻反省,不断发现自身需要改进的缺点”、“我一直在分析自身,积极探索自己的经历。”等类似的字眼。这些文字都将我带入了进一步的思索当中。
乔希在书中还写道:“我根本不受内在矛盾的束缚,我已经逐步看到了学习的本质。”
而这时候的作者才是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他在这个年龄已经了解了学习的本质,我想这一定就是他能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同时登上巅峰的秘诀之一。同时,这也是成功者一个重要的特质。
我不禁的对此又一次陷入了深思:我一直在学习,也号称学习的热衷者。而我,看到了学习的本质了吗?写作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呢?
02
如果我要想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深耕下去,我需要如何改进和转换思维模式乃至行为模式?如何探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学习之道呢?
这是乔希带给我的深度思考。
于是:现在的我会记录下自己每天对写作的真实感受,开始对自己的内在对于平日写文时所遇到的问题和这时候内心所起的反应以及如何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
例如今天,我发现我在写文的过程中,还是深受平时不太会有效的记录笔记、不重视搜集素材对我写作所造成的困扰,这也是一直以来对我的困扰,为什么之前就一直没能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呢?
因为素材散落在各处,为此我不得不在写作思路来临、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不时的停下来查找翻阅资料,思路不时的被打断,写作速度也因此非常的缓慢以至于最后兴致索然不得不就此搁笔放弃。
我认为,这是我在写作这条道路上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的急需改进的环节。看了这本书,通过对自己深入的剖析我更进一步的意识到了自己修正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如果不是如此的反思,我的写作之路必定是艰辛而没有效率的,因为我会一直在错误的地方重复停留。久而久之也许我不得不最终放弃我的写作之路了。
03
我决定,我将以乔希老师的这一成功模式进行一一的对照并采取改进措施。此刻,我还意识到我的写作老师成悦老师昨天教我们的记笔记的方法,其中的‘标签法’对我搜集资料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听完我马上下单购买了老师提到的长条标签并准备立马付诸行动。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深入思考、不断反思是我现在明确的学习态度,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将会让我逐步建立起信心,进而将这种习惯应用到除了写作之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假以时日、持之以恒,我一定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必定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博众家之长,探寻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特记录下此文,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