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运了,开始抢火车票了,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了,2002年离开家乡,虽然在外漂泊也已经15年了,家乡的面庞却渐渐若影若现一直在自己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清晰,而儿时的记忆也开始活跃起来,也有了灵感来记录我那美丽的家乡。
1.“你是谁,你从那里来”
浠水,古称“蕲水”,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千年,算是千年古城,从字面上看,全都是水,境内有,浠水河,上巴河,兰溪河,还有数不清的湖泊和池塘,正是因为水多所以才将蕲水改称浠水吧,有水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桥,县城里面就有三座桥,老大桥,新大桥,二桥,还有各个乡镇里面的桥,那更是多的不计其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因为水多,我们那里的鱼非常的活跃,鱼肉的味道就十分的鲜美。好不夸张的说,浠水的淡水鱼是有全中国最美味的鱼。大概是爱吃鱼的缘故,浠水人都是十分聪明智慧的。
由于水多,自然鱼就多了,在鱼米之乡的水边长大的闺女们,就自然从小就是美人坯子,长大后更是唇红齿白,肤如凝脂,一双水汪汪透着灵气的大眼睛,窈窕的身材,在那浠水河畔回眸一笑,惊得无数小伙子立马奋不顾身,跳下河里,钻入水中,像泥鳅一样游得好远......
如果你身边有一位浠水的姑娘,那就请好好珍惜吧,那可是万里挑一温柔贤惠的美女,需要常带她回家看看,感受这片生她养她,地杰人灵的土地,感谢这边土地的养育之恩,她身上的优良基因会一代代延续下去。
2.浠水的名胜风景区
隔壁蕲春县被称为“教授县”,相邻的红安县被誉为“将军县”,而浠水却只用一个拍案而起的闻一多的故乡就可以概括了。作为闻一多的故乡,自然少不了闻一多纪念馆,他坐落在浠水南城郊外,里面陈列闻一多的雕像及介绍列举生前的光辉历程及代表作品的展厅,其中他的最著名的文章有《红烛》及《七子之歌》,记忆中的纪念馆,在读书时候基本上每个学期要去熏陶熏陶,接受下爱国主义教育,顺便欣赏下阳光明媚,百花齐放的春天美景。
除了闻一多纪念馆, 浠水县还有一个博物馆,主要是因为出了一个清朝状元———陈沆,他是我们县出的唯一一个状元,这种千年一遇的人才,当然值得浠水人民建一座博物馆来纪念他,让后人缅怀并且以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浠水还有闻名湖北的三角山风景区,正是由于树林茂盛,风景优美,一到夏天,省市县三级领导就喜欢去山上开会避暑,退休老干部也喜欢上山疗养,纳凉避暑的同时,心旷神怡。在洗马镇,有一个斗方山,山上有一个斗方禅寺,传说始建于唐朝,在清朝时进行重建,前些年一位90多岁的本焕长老,又募集资金将其重新修葺了一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不远万里过来朝拜,祈求平安幸福,山上的风景也因斗方禅寺而增色不少,斗方禅寺因深山老林之中,多了几分神秘和灵气。
3.舌尖上的浠水
浠水的早餐小吃很多,最有特色当属老大桥旁边的拉面,有素面,猪肉拉面,牛肉拉面,每天早上很多浠水人开车过来,排队只为吃一碗拉面,我从5岁就开始吃,吃到现在还是喜欢吃,每次过节回家必要吃上一碗拉面 ,记忆里她就是最好的拉面,没有之一,除了拉面 ,还有浠水小笼包,一对老年夫妇,手擀面团,将肉馅放入面团里,再将小笼包放在小蒸笼,蒸上5分钟,即可做出一笼包子,每笼7个小包子,再配上一碗鸡蛋米酒,那种心满意足的心情,永生难忘。而今再也无法吃到这种美食,体验这种心情了,因为那对老夫妇已经没有出来做早餐了。此外还有瓦罐鸡汤,面窝,糯米鸡,扯粑,海子粑粑......这些美食小吃,还一代代传承,每次回家品尝,那自然是欢喜不得了。高中下晚自习,冬天骑着自行车,顶着刺骨的寒风回到家,吃上一碗妈妈亲手煮的鸡蛋瘦肉手擀面,那可是人间最好吃的鸡蛋面条,那种味道永生难忘,而今只能再记忆里细细品尝了。
4.浠水的学校
浠水县有三所著名的学校,分别是浠水实验小学,浠水实验中学(原来浠水一中初中部),浠水一中(浠水一中高中部),传说这三个学校的创办时间都为1904年,同气连枝,最早为一个私塾学校,在晚清时候成立,经过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变迁,逐步演变成现在的三所学校,唯一历史的见证就是浠水实验中学的一棵已经被栏杆保护起来老樟树,据说老先生开私塾就是再那棵树下传道授业解惑的。而今这颗树已过百年,成为浠水教育的守护神,醍醐灌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浠水学子,前赴后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举成名天下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浠水名师,被周边黄冈中学,武汉的中学挖走了,而一些优秀的学子也选择去经济更为发达,名气更大的学校读书,使得百年浠水一中慢慢有些日薄西山,但是他的历史底蕴还在,他那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精神还在,许多浠水一中毕业的人,还深深的怀恋那段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感激那种精神让很多学子过了独木桥,从此走上了那康庄大道。每一位浠水一中毕业的人都深深眷恋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感激母校的培养之恩。
每当临近过年,总是莫名的兴奋,因为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又可以踏上家乡的土地,操着乡音和亲朋好友搭个嘴儿,品尝一下家乡美食,逛逛家乡的风景,看看家乡的变化。
那故乡的风和云,不愿万里,带来家乡的味道,呼唤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归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