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女儿数学考试考了七十多分,作为家长,那种担心,焦虑溢于言表,一个好友对我说:“七年级数学,才开始,非常简单,你从头学吧,学会了教她。”她那种坚决的语气不容我思考与妥协。就那样,上完了语文课,批完作业,我拿起了冷落了二十多年数学课本,学习过程中也没有多大的难度,沉下心来,倒很充实,自我感觉很有成就感,学会了再去辅导女儿好多了,忙忙碌碌的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下学期,与两个同事聊起女儿的学习情况,其中一个坚决反对我这样的辅导孩子的方法,她的理由很简单:让她自己学,不会的问老师,不能指望家长。而另一个同事则是相反的态度:自己的孩子不能怕辛苦,该学学,该辅导就辅导,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来我想:凡事都应该有个度,两极分化终不是好,数学学习我也没有原来那么认真了,看看女儿的错题,把她不会的我学会,再去给她讲解,那样省时多了。
暑假这几天,女儿上辅导班,比起在学校,轻松多了,我不想让孩子假期了还那么累,一直的学习再学习,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动力,没有盯着她的学习。倒是她自己在读书郎上下载了课程讲解,提前预习,这几天回家,总是跟我说,预习过了再听老师讲课,觉得非常简单,学习没有那么难,特别是物理,光的折射那一节非常有兴趣。我高兴的鼓励、赞赏,了解她在校时的学习方法,对比以后她知道了原来没有预习,所以学得很累。我给她打个比喻,好比从家要到学校去,有最近的一段路能到达,绕街里一圈或者是更远的地方,还能达到,选择哪条路,当然是距离最近的不辛苦。学习也是如此,找对了方法,结果是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回顾女儿这一年的学习经历,深有感悟,做父母,谁都没有一套现成的经验或方法按部就班的往前走,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好比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走一边寻找较好的路。作为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好链接和分离,链接就是在孩子幼儿期的呵护,亲密,关爱,分离并不是放弃不管,而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慢慢的改变关爱方式,学会得体的退出,既不能让孩子觉得童年的贫瘠,又不能让他感到成年的窒息,得体的退出是让孩子慢慢的学会独立,自立,学会自己去看世界。与孩子相伴,有些路,需要父母陪伴,有些路,只需要父母送她一程,等她自己开始努力往前走,越过荆棘,拨云见日,她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最好的路。所以,有时候,面对孩子,放下焦虑,酌酒自醉,静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