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拾趣(三)
——塞缪尔厄尔曼
整理者:奉法如天
2022年7月29日
塞缪尔厄尔曼生于一八四零年,卒于一九二四年,是一名出生于德国的美国作家。
他小的时候就随家人移居美国,曾经参加过美国的南北战争,退役后住在伯明翰经营一家五金杂货店,年近七旬时开始写作,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作品《青春》,也有翻译成《年轻》,曾经影响了世界一百多年。
他在《青春》中写道:“青奉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时间,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它并不是指红润的面颊、透红的嘴唇和灵便的腿脚,而是指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它是指生命源头活水的清新之感......。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新奇事物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只要童心未泯就会对未来有好奇心和享有人生的乐趣。在你的心中和我的心中都是一座无线电台,只要它总在接收人类和上帝发出的美、希望、鼓励、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就会永远不老......。”(节选)
据说塞缪尔厄尔曼的《青奉》曾经影响了世界一百年的历史。希特勒读完《青春》后激起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心。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与日本军决战太平洋时,曾经把《青春》装在像框里放在自己的书桌边上每天阅读,以此来激励自己打败日军。
后来,这件事情传了出去,很多人把这篇散文装在衣服里以便掏出随时阅读。
多年后,塞缪尔厄尔曼的孙子,美国电影发行协会主席乔纳斯罗森菲尔德访问日本,席间谈及《青春》一文,一位参加宴会的人随手从身上掏出青春恭敬地说:“乃翁文章,鄙人总不离身。”
可见《青春》对世界人类的影响之大。
写于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