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做为国歌是如此庄严和神圣,许多老一辈的东北人每听到或唱起它的时候,都有着一种更复杂激动的心情,因为它讴歌东北,为抗战而生。吉林作家乔迈在《岁月无语》中说:我长到了十一岁还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假使我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那么我会很幸福。世上称得上幸福的人大概是两种人:傻子和健忘症患者。
冬天的东北,有着一望无际的雪松,东北也曾有一颗“血松”,抗日将领杨靖宇就倒在这颗树下,他牺牲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吉林靖宇县。20多年前,许多人通过李娜演唱的《嫂子颂》熟悉了东北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捧一把黑土,先把敌人埋掉……”日本投降后,许多东北人发誓不再说日语,互相监督,再说抽耳光,终于改了过来。不过,紧接着东北地区中小学校,外语课从日语又改成了俄语。
1988年再回吉林,爷爷奶奶已经又搬回来了,耳朵里被灌满了东北的三生三世,也满满的收获了东北各种菜肴的丰盛和美味。据说吉菜有上千种之多,在吉林省军区曾经的老友特设宴席上,“南蛮子”满心欢喜丰富了味蕾。品尝到了前锅烤羊腿、红烧哈什蚂、砂锅鹿宝、铁锅靠大鹅、砧板狗肉和鸡茸蕨菜。其他几道菜倒是经常吃的小鸡炖蘑菇、肉丝酸菜粉条和白肉血肠。血肠现在在夏天的菜市场已经看不大到了,只有饭店才有,18块一盘。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知名的东北松花江大鲤鱼肉质细嫩紧致,丝毫没有土腥味,在大铁锅里咕嘟咕嘟的炖着冒着香气四撒开来,这可是我漂亮优雅的大舅母拿手菜,外加牛肉和猪肉一起包的饺子,原来单独用牛肉包饺子,馅儿不成团,口感会弱些。我大舅最拿手的是现场指挥,用我舅母的话来说:“你大舅不会做菜,但级别还挺高-指导”。而第一次吃到柿子椒牛肉饺子是在老姨家,老姨夫回族,所以还曾经招待过父亲母亲大人全羊宴,回民饮食文化中的特色,待遇那是相当的不一般。我老舅做菜弱了一点,但是会下馆子请客,吉林东市场算是被俺们吃遍了。
二舅家招待的菜则以鹿肉为主,1988年就使上了海尔三门大冰箱,里面装着不少鹿身上的宝贝。二舅说在鹿场,鹿茸的采收一般有两种方法:锯茸和砍茸,过程比较复杂,也比较残忍。不过鹿的全身都能吃,至于鹿血、鹿角、鹿心、鹿筋、鹿尾、鹿鞭、鹿胎、鹿肉都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算是高级补品,南方那里可是吃不到啊!吉林一别31年,在后来的日子里,确实再也没有吃过鹿肉。
在吉林的那个夏天,大清早起来非常凉爽,想来很庆幸跟着姥爷一起经常早点铺子买豆浆油条,那段经历如今回想起来真的很美很难忘。我端着一锅豆浆上了小二楼,姥爷大个子,身板笔直地背着手,不疾不徐。一碗一碗豆浆盛好端上来饭桌,进屋紧着得瑟大家伙儿快点出来吃大东北的豆浆油条,油条个头挺大,咬上一口满嘴都是麦香,东北大豆油炸出来的油条色泽是那样的诱人。豆浆喝的时候则需要吹开浮着的一层薄薄的油皮儿,这还真新鲜,东北豆浆浓郁的比牛奶都还要暖胃。
吉林市北山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山上众多寺庙,供奉着各路神仙。北山庙会,是东北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庙会。在清朝年间就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盛千山”的说法。北山脚下,新奇的见到花朵硕大无比的吉林市市花大丽花,那种艳丽色彩张狂的气息,瞬间诱惑了我。山上,湖内轻舟荡漾,琴声歌声飞扬。冷饮店里的香蕉冰激凌,我来了双份,88年的南京还看不到香蕉冰激凌呢!在东北的菜市场,你还会看到很多肥硕的瓜果蔬菜和沙瓤西瓜,瓤红籽艳个头大,乌亮的籽儿是那么深沉。东北黑土地肥沃的冒油,插根棍儿都能发芽。唯一袖珍版的水果就是洋菇孃,圆圆的小小淡黄色果子包裹在菲薄的淡褐色外衣里,显得是那么的精致,那么的小巧,味道也是纯粹的甜,清淡并不浓郁,很是可人爱怜。
在故乡的那些日子里,每每沿着松花江南岸十里长堤一路走下去,江边满是绿色的市树:垂柳,长长的柔枝,秀气随风舞动青春永驻的活力,保护着“龙兴之地”。而冬日里的垂柳,在雾和水汽相遇相知的时光深处,成就了俗称的“树挂”,也就是雾凇。吉林雾凇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杨春燕 201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