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忘了,是什么时候在何种契机下看到了《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本书的推荐。在我的印象笔记的“书单”列表安静地躺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甚至连书评也没看一眼就下单了。我承认,我喜欢那种美得有气质、有质感的女人。她叫王潇,也叫潇洒姐。
她的人和她的书名几乎是一瞬间就击中了我。这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我内心的某种投射——希望成为那样有气质的女人以及过自己意愿的一生。
她说:四十年或者再之后,如果我有个墓碑,上面写一句话就够:这个人,按她自己的意愿过了一生。不能更赞了,真的,简直满意得令人心碎。
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习惯性地一边写作一边循环听电影《练习曲》的插曲,刚好听到那首《想家》。音乐的灵魂在于它可以为你勾勒一个宏大的背景、或者营造一种调动情绪的力量,有时令你鼻尖发酸抑或脑洞深远……
所以“满意得令人心碎”轻易就令我发了狂,加之小六说要尽快开通公众号,我一时头脑发热,拿起话筒一脚踏上了不知是深渊还是山峰的舞台。
可以说,开通公众号里的介绍,最初的动机几乎全部源自潇洒姐的那句“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我常常感慨这样的温情:你从未要求朋友们帮忙转发自己的文章,但有些人总是认真读你的文字,然后默默地写上几句暖心又诚恳的话语转发你的文字。每每触及此,总令我顿时充满力量。这些力量给了我蓄积能量的动力,这能量也会在日后一点点释放。
在心底,我对自己说:什么都不要想,先写20万字,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可以规定自己的努力程度,却无法预估未来的结果。但无论是否有好的发展还是原地踏步,都不要紧,我只需知道:这一刻,拿起笔,就不要再停下来,足矣。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里写到有一天去观赏职业棒球赛,在露天观众台喝啤酒,看到养乐多队洋将John David Hilton击出一支二垒打,那一刻,他描述“一种契机刺激了心中某种不寻常的东西”,还说有一种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降落在了他的身上,从此,他决意开始专职写作生涯。
我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某些神奇的瞬间,更坚信这些瞬间其实早就在你的心底萌芽,只是酝酿着,某一刻春光乍现。
如果说我的生命中有这样的瞬间,就是看到“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句话。一直渴望的自由、潇洒、令人幸福到心碎的生活,也许在某一刻如同落于地上的果实,轻轻一声“呲——”裂开了果皮,宣告成熟。
“到今天,我依然能十分清晰地回忆起那个时刻,在北京西部的一个居民区窗口前,我震惊无比地捧着我表姐的记事本,就像捧着她的人生。在那之前,我从未见过,有人敢这样步步为营地计划自己的一切,也从未知道,原来人生竟然可以精细落实到这个地步。这记事本上的信息表明,表姐很可能从中学时代起就清晰大胆地写下了她所有的愿望,然后用未来每一天的时间去付诸实践。”
是不是也有那样的时刻,如同电影般切换场景:十年前一个普通居民楼某个小女孩笨拙地写下愿望。十年后,在世界的另一头,活成了自己喜欢模样的那个曾经的小女孩。
“我一直不愿意真的相信人与人有这样悬殊的差别——他们所有学习带来的快乐,已远远超过庸常的我们玩耍和看电视剧带来的快乐。”
笑来老师说学习从来不需要“坚持”,因为坚持本身就带有不情愿,需要强迫自己依靠意志力去克服。学习应该是你发自内心喜欢的事情,这事情根本不需要坚持,因为你一定会去做。
想起多年前,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平房里,我妈披着被子在仓房学习大专课程的场景。那时候的我大概只有4、5岁的光景。对数字敏感、痴迷于珠算和演讲的她,是真的因为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想着要克服困难通过学习达成什么目的。那样的纯粹,我直到今日才在自己身上慢慢找到,这遗传似乎来得晚了些。
透过写作本身,再次激发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认知。我万分珍惜这如蜗牛软嫩触角般的细微感知神经。
“七年前,当我写下《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的时候,还不知道蝴蝶效应的奇妙作用。那天下午,我打开电脑敲击键盘写下了一篇文章,我认为那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然后,蝴蝶振动了它的翅膀,那力量一直穿越渗透了七年。”
我想起大约十年前,我还不习惯在QQ空间用打字而不是手写的方式进行写作。彼时的同窗冬瓜已然熟练运用电脑打字开启码字时光。他曾打击(鼓励)我要习惯打字写文章。如今,他早已先于我开通了“不在别处”微信公众号。我用打赏的方式鼓励他每一次的更文。
不知道我笨拙地再次拿起笔并鸡血般奋起直追的傻劲是否也感染了他,还是因为打赏刺激了他,总之,他更文更得更勤了。我真的非常欣赏这样的他。
所以,蝴蝶效应会在我们身上发挥神奇效应吗?十年前的那一天,我QQ空间的第一篇文字,和如今微信公众号的对接,是否会实现时空的转换。我所期待的,时间会给我答案。
天空的云朵如鱼鳞散落,镜中灰尘如雨滴落下,牙齿咬开坚固的榛子壳,你眨眼的瞬间,我已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