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对“三立”的一些思考

我闲着喜欢看历史、名人八卦,搜索老革命家的故事时,发现一位叫李立三的人。他是毛主席口中“最早支持中国革命、改变旧社会的‘三个人半’”中的“半个人”,因为他见了毛之后又去苏联留学,回国后参与革命却犯了著名的“李立三路线错误”,即主张走共产国际的极“左”路线,违背了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主义战略,造成了革命的严重损失。此后他反思自责,批判自己长达三十年。

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位李立三的一生跌宕起伏,很有教育意义。但我好奇的是,他的名字“立三”中的“三立”是从哪来的?

一查才知道,“三立”最早见于《左传》:“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不朽”:道德上的成就、事业上的贡献、言语思想上的传承。若真如此,那今天我通过了解李立三的生平、历史与文化,或许也能对我们身处的信息洪流社会,有些启发和反思。

一、“立信”是为人立身之本

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立信”。就是自己说到做到、做事做人讲信用;教育孩子也要“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立”,这是立身处世的基础。现代教育也讲“立言”,但与古人讲的“立德、立功、立言”不同,现在强调独立思考、有见地、有逻辑、有文化、有价值。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传递给下一代的文化根基。

古人“三不朽”中的“立德”是指品德高尚,“立功”是功业成就,“立言”是思想流传。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也许成不了历史人物,但我们一样要思考“我该如何成长”。现代教育中常讲的“立言、立信、立身”,其实正是一个人从懵懂到自知、从无知到有识,通过学习文化、常识、与周遭人互动,在实践中慢慢成长的过程。

很多人自小就混日子、听话写题、背书答题,但从来不去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怎样才有价值”。久而久之,他们成了会考试的机器,缺乏创新能力、思辨精神,不可能成为有创造力的现代人。

二、现代社会的“新三立”

在我看来,现代人的“新三立”也许可以这样理解:

• 立言:表达自己独立的思考,有逻辑、有文化、有观点;

• 立信:做事讲信用,做人诚实正直;

• 立身: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立足、有价值。

这也是现代教育应该鼓励孩子具备的素质:能说、能思、能做。若一个人学有所成,又有余力,可以进一步追求“立功、立德、立言”,甚至“集众人之力而成大事”。但那是少数人的使命,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如此。普通人若能做到“信而有言,言而有物,身有所立”,就是难得的成就。

三、李立三的得与失

即便如李立三那样在中国革命中功过参半,他也并非没有价值。他之所以被称为“三人半”之一,是因为他愿意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追求真理、救亡图存、改变国家的命运。虽然他后期犯了严重路线错误,但他有自我反思的勇气,在错误中坚持自我批评三十年,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尊敬。

他的一生未必圆满,但他确实“敢想敢做”,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历史终将给予公正评价。

小结

今天,我们不妨也从“三立”中思考自己该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无论是教育子女、规划人生,还是面对这个真假难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立信、立言、立身”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立德修身、走向未来的内在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4章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德:升也,形声字。从彳( chì...
    冬晖阅读 4,032评论 0 1
  • 安立成,若马。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老子曰:上德无德是以有德。无者:槫一。太和虚无、无限...
    金通阅读 2,087评论 0 2
  • 人有“三立”:立功,立言,立德。但凡有梦想的,总期望能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吧,这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最高的需...
    悠哉优斋阅读 2,472评论 0 0
  • 立德、立功、立言,此“三立”是自古以来衡量圣贤的标尺。 三立说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
    坚冰至_Monsol阅读 8,207评论 0 51
  • 岁月不饶人,我们也未曾饶过岁月。 作为90后老大的我,很快也奔三了,有幸听到黄向军老师讲国学,当听到《春秋左氏传》...
    锦度阅读 4,873评论 1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