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在经济上、思想上都独立的人,为什么还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爱。
我曾经很容易愤怒,愤怒于生活的不公,愤怒于家人的不够理解与体贴,愤怒于工作的不合心意。然后我就折腾,可劲地折腾,可劲地愤怒。可越折腾,越愤怒,越是什么都得不到。
直到在现实里碰了无数壁,才终于肯冷静下来反躬自省:当再多的愤怒表达、再多虚张声势的强势也无法得到想要的回应时,那为什么还要继续用愤怒去索取?
我开始学会在愤怒的情绪泛起之前,刻意地压制住抱怨、指责的冲动,开始学会用商量、交流的语气就事论事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件事情,我很难受,可以抱抱我吗;你知道吗,那样做让我感觉很受伤害;我需要你,能够从我的角度稍加考虑吗?
我们所有的愤怒,其实都源于需要的匮乏:需要更多的陪伴;需要更好的物质;需要安抚和拥抱。
我们愤怒的本质,就是在表达需要,可是我们遮掩了,生生把需要涂抹成了不需要。活到中年,也才终于懂得,最柔软的姿态,才是真正最有力量的武器。张牙舞爪的魔鬼面具,我不想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