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幼儿园儿童伤害事件频发,虽然都属极端个案,但都击中了作为家长最敏感最脆弱的那根神经。
事件发生后,我的一个妈妈群因此炸开了锅。
有妈妈问孩子:幼儿园老师会不会凶你?
孩子回答:老师不凶,妈妈凶!
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普通民众的是什么?
好消息是,以后幼儿园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再也不好雇佣便宜劳动力了。
坏消息呢?坏消息是我们永远无法杜绝这种“偶然”事件的发生。
当社会舆论集中爆发的时候,正是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不造谣,不传谣,除了表达愤怒,我们还应该表达理性的态度。
除了情绪的表达,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曾经就是那个被伤害儿童的家长。
女儿上小班的一个冬天,因午休时和同学说话,被保育员从被窝里拎出来,光着脚丫关到了旁边一间黑漆漆的库房。
愤怒之余,我庆幸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如此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确定情况属实之后,我给幼儿园班主任打了一个电话。
班主任详细地了解情况后,请我到学校,带着保育员一起向我道歉。
带着孩子一起来到学校后,我先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我说:今天并不是我想听道歉,更不想惩罚谁,我只是希望类似事件不要再发生在任何孩子身上,我之所以带着孩子一起来,是想让她听到你们的道歉和得到你们的爱意!
这完全出乎老师们的意料,她们真诚地感谢我之后抱着孩子说,老师今天做得不对,老师爱你,一直爱着你!
事后,老师们泣不成声......
虽然孩子当时才三岁,我还是希望能给她幼小的心灵传递一种善意,我希望带给她的记忆是一个温暖的拥抱,而不是小黑屋冰冷的回忆。
女儿今年已经十岁,当我问及她对幼儿园的回忆,她总是说:我好怀念的我的小时候啊,幼儿园真美好啊!
当面对此类事件,我们能做的就是:冷静面对,不要做出一些适得其反的行为。留存证据,有技巧的和老师沟通,判断事情原委。情况属实,联合家长向园方反应情况。情况严重及时报警,反应给教育部门。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们是否可以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推动政府做为呢?
不久前和一个朋友聊天,她目前是某小学心理老师。她很年轻,硕士刚毕业,她不仅是学校为数不多的高学历的老师,还是学校最受孩子欢迎的老师之一。她感慨和孩子们打交道真是最快乐的事。
他的男友,也是她的硕士同学,就职于某高校,就没这待遇了。他说,我每天都和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一起,为他们做各种疏导,真是心力交瘁。而且他们的心理模式已经成熟了,改变起来太难了。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
我们应该抓住幼儿园和小学这个儿童发展关键期,把精英人才,高学历、高素质人群放在幼小阶段当老师,而目前我们是完全倒挂了。
其实,这个变革对于政府来讲是可操作的,只要提高幼小阶段老师的工资,精英就会倾向这个行业,目前是因为这个行业工资太低,太辛苦,只好让一些不懂教育没有爱心的人涌入进来。
我们常说社会转型,体制的不合理必定导致某些方面的不稳定。如果20年前细微的变革可以解决未来可能的麻烦,我们现在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聚浅成深,推动社会更良性发展呢?
公益活动或许是个很好的渠道。我在和大学生志愿者做分享时,有个女生说起自己加入的初衷:六年级时有个志愿者曾到他们学校进行义教,那个时候,就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教育不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吗?
三川玲说:如果所有跟我们孩子打交道的人,都不是需求匮乏的人,都是内心丰盈的人,都是精神健康的人,那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就会更美好一些。
如果,我们自己先成为那个内心丰盈的人,那个心理健康的父母,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更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惠及身边的孩子,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