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圈满屏都是纪念杨绛的文章和图片,
乌龙的是这字不是老人家写的,这话也不全是老人家说的。
有人开始打假,要求屏蔽了这张手写体的感言。
上面这文字,尽管不是杨绛所出,可心得的水平也高,大凡看过老人家文章的,也会觉得这段话,与老人家日常文章所流露出的心境颇为契合,误以是她本人所悟,也不算错得离谱。
引用的与打假乱成了一锅粥到是好笑。
猜测多数人是因钱钟书的《围城》而爱屋及乌关注杨绛,也许并没看过她老人家的《洗澡》、《干校六记》、《走在人生边上》、《我们仨》之类的书,也不知她曾译过《堂吉诃德》,而引用起上段文字惹得打假人的斥责:附庸风雅。
看来风雅也是人类向往的境界,要不怎会有人附庸呢?
我到是看过她大多出版了的书,似乎所得不多,人人推祟的《洗澡》,我也未觉异常的好,《我们仨》和别的纪念亲人、友人的文章我到是看得津津有味,可能我内心是个爱八卦的市井小人,民国年代出了那么多大家学者,我甚好奇,看历史人物的趣闻逸事更合我心意,如狗仔队般在书丛中寻找有趣旧事以慰自己内心的恶俗,与风雅完全的风马牛不相及。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杨绛样样精通,据说她擅月琴,唱昆曲(可能唱不过张充和)啥的,技艺太多,让凡人仰视,众人附庸下也不为过。
我只有一样有些微词,老人家特恶嫌林妹妹,对林黛玉评价刻薄之至,令人暗度:是不是钱先生注目了谁?再说光看照片,钱先生身材高大,面容清俊,学问又好,应该多有美人青睐,也许偶尔动了他的心?我那么喜欢林妹妹,因而起这小人心,真大不敬。
话归正题,风雅是件美好的事,杨绛这等文人学者肯定是风雅之人,众人向往慕拜,无论是不是仅仅附庸了,总归是向往美好与文明的体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