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吾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意思是“我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我担心我不了解别人”。我很喜欢这句话,作为一个写作者,之所以会喜欢上写作这件事,是因为我对了解别人的兴趣,已经远远的大于让别人来了解我。但是我也知道,这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自己可以被别人理解,关心,和安慰,对于去了解他人则没有太多耐心和兴趣。我的读者在看完我的小说之后对我说,他们更喜欢我写给读者的回信集,因为觉得更温暖。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感受。可以这么说,在我的第一本回信集里,我是作为一个作者,去以读者为中心,对他们付出耐心去倾听,去解读,所以读者会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关怀和被安抚。我的第二本书则是以电影,或者说电影所展现的生活为中心,由我这个作者拉着读者一起去理解,而到了现在一本小说的时候,则演变成了由作者单独构建出来的一个完整的,属于他人的世界,这需要读者站在这个世界之外,以我在第一本书中所站的那个位置,去对书中的世界和人物,对他们的命运,付出他们自己的理解力,耐心,见识,甚至是需要他们的宽容和慈悲心去解读。结果可想而知,大多数人更在意的是“我”有没有被关心,被治愈,甚至是书中有没有道理让我被教育,被教化。总之更关注的是我得到了什么,大多数人都懒得去付出耐心理解书里人物的种种。特别是当他们和自己那么不同时,对于他者的世界,更多的人会直接下结论,贴标签甚至做出批判,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看世界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在阅读小说这一件事上。
在《一代宗师》的3D版中,赵本山最后说了一句话:是非,融入,成败,最后都是一个字——“我”。可是,如果一个人的眼中真的只能看到“我”,而看不到他人和世界的话,他要如何能够懂得别人以及这个世界呢。不去理解这个世界,又如何能够懂得“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在哪里,“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又如何真正的了解“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