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姐弟五个,四女一男,她排行老三。父亲一个人上班,母亲带着他们务农。家里农活太多,大姐没有读多少书就不上学了,帮着母亲做农活。
老四是个男孩,学习成绩一般,父亲那时候一心想培养男孩读大学,所以二姐、五妹成绩虽然很好,都读了师范。
那时候,师范生学费全免,毕业出来当老师,也有一份正式工作,女孩子家,再找份老实厚道的人,嫁了,一生安稳。父亲母亲都很知足,也给他们规划好了人生道路。
轮到老三中考那年,县里为了照顾教师子女就业,专门办了一个会计统计班,面向财政系统分配工作。她按照父亲的心意,去参加招生考试。
虽考上了,她却和父亲商量,要去读高中上大学。理由是,四弟按目前的成绩是考不上大学的,家里总得要有个上大学的,多读些书,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和处理问题。
父亲认真考虑了她的话,知道她说的是实情,就同意让她继续读高中,四弟次年上了内部的会统班,也顺利就业。老三肩负着家族的责任,没有让全家人失望,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分回了家乡附近的某国营集团。
此后她在家里果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帮衬大姐,为第三代孩子们的择业就业出钱出力。父母退休后,她又在县城为他们买了一套房子,让他们安享晚年。
父亲生病,也是她在动用各种关系,为父亲安排住院医治,包括父亲要放弃治疗,在众子女中,也是她做主,决定尊重父亲的意愿,采用中医调理,回家休养。
她个人的婚姻事业也很美满,嫁的是大学同学,孩子也培养成了研究生,非常优秀,工作不用愁。
她是先生家那边的一个亲戚,按辈份我们该喊姑姑。80、90年代,农村很多优秀的学生放弃了上高中,直接上了中专。有家庭贫困的原因,也囿于家人的目光短浅和容易满足。通常的思维是,能跳出农门,有个“铁”饭碗端着就很知足了。
这位姑姑初三时,年龄还不大,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和弟弟的未来,乃至一个家族的未来,并能说服父亲,调换一下对自己和弟弟的安排,能各自在合适的平台上,有更好的发展。
上了高中还要苦拼三年,能不能考上大学也是一个未知数,她能放弃一个已知的稳妥的未来,去拼一个充满变数的未知的将来,也彰显了她的眼界、智慧、魄力和勇气。
所以,有人说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当然,并不是说当初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中专生发展得都不好,有很多中专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努力、充电,弥补了未上成大学的遗憾,也当了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
高效能专家张萌说过,“敢”比“会”重要,胆识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胆量+能力,如同插上双翼,这位姑姑身上就能体现到这一点。所以头条近期有个“多姿多彩的女性”话题,她值得一写,她的故事也值得分享给女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