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绝对是现在炙手可热的一个岗位,高薪、Title牛逼、人才稀缺……
2015年用《增长黑客》一书将此概念引入中国的范冰,最近成立了一家专注于增长的媒体型智库“增长官研究院”。这再一次引发了我对于:什么是增长?怎么做增长?等一系列问题的兴趣。
百度了很多资料去了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增长黑客“?数据分析师、精通各种分析软件和编程语言、做得了咨询公司的PPT、说得了乔布斯式的演讲、各种经管理论烂熟于心、头条腾讯百度等著名产品增长经验……好像得具备了这些Title中的全部或多项才是一个增长官,它是一个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岗位,这让大多数普通人都望尘莫及,包括我自己在内。
但最近的一系列思考和实践,让我深深觉得:
增长官于个人而言是一种思维、于公司而言是个角色,每个人及公司的每个岗位都应具备,人人都应成为增长官!
一、什么是增长?
这好像是一个傻瓜式的问题,读出这句话时,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一个模糊的答案。先不管这个问题是否傻瓜,我们先扪心问自己一个问题:
2018年我在职业上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升职加薪!!!
我想这应该是近一两个月很多人在思考和规划的问题,所以我说“人人都是增长官”有错吗?只要你不是一条咸鱼,有目标要实现,那我们就在做着增长官的角色。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增长:用尽一切策略性行动达成目标,目标和策略性行动是增长官的两个核心要素。
二、如何训练增长官思维?
我们不在头条、抖音、百度、微信等团队,也不在公司设置的“用户增长”岗位上、也没有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基础……那该如何训练增长官思维呢?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实际情况,我也是这样。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打破固有岗位边界,实现个人增长的问题?也一直在尝试着。
关于如何训练增长官思维,我总结出了如下几点小建议:
2.1 从增长自己入手
比如上面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2018年我在职业上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假设我们给自己设置的目标是:薪水翻一番。
增长客体:个人职业岗位;
实现时间:18年年底前;
增长指标:薪水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总结出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有了增长官所需要的“目标”这个要素,还缺什么呢?
这就是策略性行动,有了目标之后,我们需要针对目标去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性行动。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思考框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会影响薪水:
岗位贡献度(有些岗位个人知识贡献度大,因此薪水高,比如:纯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
个人不可替代性;
市场上的供给稀缺程度;
公司赚钱能力、所在部门为公司创造利润的直接相关性。
这些是我们做策略的基础资料,有了这些认知后,我不会再去瞎抱怨:为什么某某某涨工资了不给我涨?为什么他们部门的人工资这么多,我也要涨?如此类似的问题都毫无意义,有时候薪水不由你的能力决定,就算由能力决定,大多数时候也取决于相对能力而非绝对能力(这也决定了大公司的员工跳槽去创业公司会涨薪水)。
因此,要实现薪水翻一番的增长,就得做正确的策略性行动。
以我自己为例,雇主、朋友对我的心智认知是“电商平台生态建设的策略运营”,并且我现在并不想调整这个定位。那么我就需要调动内外部的一切资源为我的这个定位服务,比如:学习战略和运营知识。
另外,我还需要建立信任,也就是要将“私有信息公有化”。因为你要涨薪水,一定要让你的雇主认可能力,而能力这个信息是私有的、非外显的、别人很难知道。这有很多方法可以做,比如:在公司争取一些“外显的”项目做、结交业内朋友(他们可以为你背书)、写作分享等等。
策略无好外,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有时候与执行策略的时机也非常相关。我在本文并非描述具体策略,而是希望向大家传递一种“增长官的思维”,本文也仅以增长自己的职业为案例进行介绍,关于自身的增长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训练增长官思维的第二种方法:
2.2 从日常工作做起
任何一个产品、一个 部门、一个岗位在进入成熟稳定期后,一定是深度运营驱动的,纵使部门Leader没有重视、公司没有重视、我们自己也不是所谓的增长岗位。但我们的日常工作一定是可以训练自己的增长官思维的。
以我自己的工作为例,是京东开放平台商家治理岗,部门的目标是要建立京东开放平台健康的奖惩生态体系,让用户买到好商品、商家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我对于自己的日常工作都是有增长规划的,并且会去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做一些实验。
我会自己梳理出一些指标,比如:近60日动销商品占比、消费者购买到的违规商品占比……;我会将自己所做的所有工作和这些指标关联起来,每到一周结束、一个月结束,我都会总结一下我所做的项目、工作是否增长(降低)了我的指标,进而去设计下一周的策略性行动。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岗位不核心、不是增长岗,只要有心,任何工作都可以训练自己的增长官思维,我承认在某些部门/岗位上非常困难,可是增长官本身不就是用尽一切策略性行动达成目标吗?
2.3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我们不在头条,也不在腾讯,甚至我们自己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琐碎的执行岗,没有牛逼的增长团队可以学习、没有高大上的增长项目可以做。但我还是要强调:增长官是一种思维,用尽一切手段学会它,它会让我们不断逼近牛逼的上限。
何为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图:
现实情况是——我们大多数人平常的工作都是琐碎的执行层,根本谈不上什么增长。事实确实如此,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这样的情况。
所以,我们更要花时间关注战略层、梳理现状层、做好自己工作的迭代层,这就是小处着眼、大处着手,不要只顾吭哧吭哧地埋头苦干。
同时,在自己的工作之外,也有很多事情是可以训练自己的增长官思维的。我想很多人都在玩抖音快手,也会自己拍一些小视频,花半年时间好好运营一个抖音或快手账号就可以体验如何做增长?
我曾经在16年1月至7月花半年时间,完全靠自己一个人运营小咖秀账号,实现用户和活跃度的不错增长,里边的很多数据趋势、运营策略、增长方法和在公司做的项目非常相似。大家若有兴趣,也可以参考这篇 文章《不会做增长?不如先去小咖秀做个试验》
我最近和滴滴的一个定价产品经理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日常工作很琐碎”,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值得钻研的课题的机会,这种时候我们会变得对未来很焦虑,该怎么办?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想,日常工作琐碎,根本没有可以实践的机会。
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又说到了这个问题,他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对生活敏感,那么光生活中的知识便够大多数人学很久。
比如:我们刚说的例子,为何苹果刚上市时,大家售价一致的情况下,为何依然有很多人会选择非苹果官方旗舰店去购买?
你点开商品详情页变可以看到,虽然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但商品已经不是那个商品。天猫店、淘宝店在同样的价格下,其额外的服务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当时官方旗舰店要2-3天发货,而某淘宝店可以马上发货赠品要比官方旗舰店更好。)竞争永远存在,当人们淡化了价格上的竞争,那么非价格的竞争便会加剧。
如果你愿意再去查下资料,你甚至会发现这样的话题其实很早就已经有人讨论过。从1911年的dr miles的最低零售价限制案例到2007年的Leegin案,本质上都是在陈述这个市场机制的理解。
总结来说,便是觉察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微”,深究思考其背后的本质。
三、结语
增长官不是一个望尘莫及的岗位,它是一种思维,更像一种角色而非固定岗位,对于公司、部门以及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人人都需要具备增长官思维。
我们不在头条,也不在腾讯,甚至我们自己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琐碎的执行岗,没有牛逼的增长团队可以学习、没有高大上的增长项目可以做。但是,我们要用尽一切手段学会它,它会让我们不断逼近牛逼的上限。
增长官本身不就是用尽一切策略性行动达成目标吗?
我们可以通过从增长自身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在训练增长官的思维时,要做到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不要只顾吭哧吭哧地埋头苦干。也不要抱怨没有值得钻研增长课题的机会,只要有心,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有让我们研究不完的东西。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的很多研究生都在抱怨找论文题目的困难,实在是言过其实。要作经济研究,香港犹如一个金矿。好而重要的论文题材信手拈来,俯拾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