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好处之一就是你“人在家中坐,日览千万里”。各色旅游胜地,美色美景或照片或视频尽观眼前。
我的老同学平就是个摄影天才,同样是手机,经她布局拍摄的照片就是与众不同,美不胜收。
昨日一早,小资的她赶上难得的晴朗,拍摄下了晨光里的万公堤。让我心头一动,老程说那下午空了去看看吧。
下午去时,天开始阴了,马上九月半了,还第一天感觉这个天才是正常的秋天。先前几天依然短衫短裤热的冒烟是反常现象。“这样冷一冷,桂花才会开”。是的,今年的反常不仅在于新冠全球的施虐,更在于夏天长的可怕。导致八月桂花都忘了开放,九月十二了还在思考中,不禁怀疑难不成桂花树也怀了个哪吒?!
今年苏州没有秋天啦,朋友圈里喊的虽然夸张,我和老程在出门时也加了衬衫和两用衫,真的有点冷。
万公堤,在我和老程心中其实就是当年回老程老家必经之路,部队农场的岸,河,塘,沟,以及附近的一排排水杉树,路旁两侧香樟树。
路还是那个路,直直的一路向西三四米宽的水泥路,人是三五成群的络绎不绝,老程感慨说,以前这个地方没有人影的,现在这么热闹。是的,我想起来为数不多的几次经历,那时路上只有我和老程的自行车声,偶尔带上女儿怕娃睡着的说笑声,其实更多的是两旁香樟树叶的哗哗声。
路过一个人声鼎沸的地方时,发现是儿童火车站点到了,经商头脑活络的商人不仅在广阔的田野上建立了一个小型轨道火车,还在火车站边设置了水里遥控船模,附近路上的各种饮料冰激凌烤肠摊也是装设的童趣十足。
对面就是在同学的摄影中那个威风凛凛的绿皮火车。“这是原本的吴江火车站?”我悄悄问老程。“不可能,解放前吴江的火车也不在这,弄个景点总要弄点特色吸引眼球的。”老程闷闷的说,他对这不感兴趣,他想看他熟悉的树林。
右侧是个河道,老同学拍的异常文艺,绝对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但我们想拍时,河道里不停的有各种家庭划船经过。已经完全没了这种味道。
右转,老程开始兴奋起来,“就是这条路”!“一直向北,然后摆渡到河对岸,然后就是曲曲弯弯的鱼池埂,然后再摆渡,再走,泥路上一直骑就到我家了”是啊,二十多年前的记忆恍如眼前。老程走上路旁大岸,有点遗憾,那边已是路和草地,所有的鱼池全部挖通,现在是东太湖的一部分了。
“以前的河被填了,岸往这边推过来了”。以前是这样这样这样的。老程决定回到熟悉的向北走的香樟树道上。
当年十几公分的香樟树已经超过一抱了。我抬头望着香樟树,树叶哗哗的响着,这些树叶已经更新了二十几代了,再没有当年的影子了,我扶着一棵粗粗的香樟树要老程给我拍个照。我想我手扶着的这块树皮说不定还是以前树皮的一部分。
水杉树到了,在路下低洼处,一排排整齐的水杉依然身材修长的挺立着,作为有意义的一九六几年部队解放军种的水杉已经被贴上一个个数字编号了。这是一群跨越时代的树,我比对了记忆,发现它变化的不是粗细,而是高度,它们已经把站在高路上的香樟树远远甩在腰间,不怕水不怕旱的水杉竟然也刺破天空的感觉,高路上的香樟树全部无奈的往西倒,伟人的气势没法让它们不折腰。
“想不到啊,一晃二十几年了”。老程感慨,某年大年夜为了超近路,老程带着父母,开着摩托车在这条道上骑行,“但是黑漆漆,没有路灯,我绕了很久才找到路”!“以前还是石子路,现在柏油路了”。“现在爸也老了,妈也没了。”
是的,现在是东太湖,是“万公堤”了。感谢它变的不多,让我们还有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