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楂阿
【一辆男士专属的巴士】
我在寻找一辆巴士,朋友和我说来到北大桥就能找到。
立在公交站上,一脸茫然——哪一辆车才是去往活畜交易市场的啊。站上,只有一个人在等车,很可惜是位维吾尔族的老人家。这里很多人都听不懂汉语,更别提问对路了。
灵机一动,跑到老人面前,操着生涩的维语腔:“大巴扎大巴扎?”老人一怔:“哦,大巴扎......”他拖着长长的音,手指着远处。
目光顺着手指的方向寻过去,是一辆绿色的巴士。“大巴扎?”我回过头确认,老人点点头:“大巴扎。”
大巴扎,是我们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和联系的一个词汇,也是此行的目的地。
巴扎,意为集市。我要去的地方,被称作牛羊大巴扎,是新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
巴士上挤满了人,我只有立脚的地方。
一抬眼,都是上了年纪的男人,或戴着大毛绒帽子,或留着一大把络腮胡子。车厢里,只有一个小男孩,也只有我一个女生。
想起维吾尔族朋友说的,我们女孩子都不去牛羊大巴扎的。也是,我怎么也无法把牛羊满地的大巴扎和街头装扮雍容华贵的妇人产生联系。
巴士缓缓启动,靠窗的老人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块馕饼,一点一点掰着送往嘴里。馕,也是这里的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
【热热闹闹的大巴扎】
下了巴士,和人潮走上一段路,就到牛羊大巴扎了。
附近的人家,用车拉着自家的牲畜来这里售卖。一路上见到不少人已经挑到合心意的牛羊了,他们拉着牛牵着羊,欢喜溢了一路。最后,把羊抱上车斗,满载而归。
我更加迫不及待地闯进巴扎里。
高大的骆驼最先闯进视界。我是吃惊的,在交易市场上竟能见到曾经心目中坚强无比的沙漠勇士,这一刻,骆驼和它的沙漠一起落在了世俗里。
被拴住的骆驼,有些慌乱,有些不安。
比起挤挤挨挨的人类和他们嘈杂的声音,骆驼们大概更想念沙漠和戈壁吧,干旱点艰苦点又怎样,至少简单、自由啊。它们惴惴的眼神,告诉了我它们的想法。
牛的市场也很大,黄牛、牦牛、奶牛......都有。牛是有牛脾气的,很倔强。
交易成功后,牛主人想拉走一头牛,都要使尽洪荒之力——从牛群中将钟意的牛拉出来,牛是不愿意的,它会对抗,力量的对抗。
好不容易连拉带赶将大牛拉出来了,它竟出其不意横冲直撞,冲到栏杆上,冲到铺子里,冲倒东西物什。牛不怕疼,却让人惊魂,即使熟悉了见惯了人,也总会悬一悬心。
相比起牛来,羊就温驯多了。它们头挨着头不轻易动,队伍排得整整齐齐规规整整,即使拿上大剪子把卷卷的羊毛一一剪去,它们也不会反抗。
买羊的人,总会一把抱起绵羊来,仿佛一掂量就知道这羊如何。买定牵羊时,羊们好像预示到了什么,不愿走。大人在前面拉,娃娃在后面赶,一只两只羊,都将去往新的归宿。
【地道的南疆美食在民间】
有人的地方,就有巴扎。有巴扎的地方,就有美食。牛羊大巴扎周边,地道的美食铺子一个接一个。当然,这些美食八九不离十,都和羊肉有关。
新鲜的羊肉加上水,加把柴火一炖,便是一锅热腾腾的羊肉汤,无需任何佐料,喝的便是一个鲜味。一碗喝不够,再续一碗来。
这锅的汤尚炖着,那锅的抓饭已经做起。大块的羊肉和米饭、黄萝卜一块蒸煮,一掀锅盖,香气扑面而来,路过的都要来上一大盘。
做拉条子的师傅,把面条甩得“嘭嘭”作响,拉长,扔滚水里一过,捞起,配上一碟青椒炒羊肉,味美,劲道,“嗤嗤”几下,光盘了。
羊肉串更是不可少。
大块的羊肉,穿在木签上,往炭架上一放,开烤——辣椒撒上,孜然撒上,滋滋作响。
只一口,就再也停不下来,肉质鲜美,口感绵长,这才是真正的羊肉串啊。
当然,烤包子也是最爱。
大把的碎羊肉,搁进面皮里,对角一包,便拿到馕坑里烤。一个个羊肉包子,贴在馕坑上,任由一堆炭火烤着,服服帖帖。
不一会,香味已然溢了出来,刚出坑的烤包子,一下子兜售一空。想吃?等下一坑吧。
再吃个馕包肉,喝杯石榴汁,来上一牙子西瓜和哈密瓜,再回去也不迟。
哈哈,我来一趟牛羊大巴扎,不是真的想牵走一头羊,我只是想吃好多好多美味的羊肉啊。
毕竟,地道的美食,大多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