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一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逃避、退缩。是孩子的能力不够?还是孩子的性格如此?怎么才能让孩子敢于面对困难?怎么才能让孩子勇于尝试?看看下面的四个建议。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概念——最近发展区。
这个概念由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发展可以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可以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达到的水平;第二种是在外力的帮助下才能达到的水平,而这两种水平的差距就是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目标一定要设置在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里,要超出他原有的水平,同时又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做到的。如果目标设置的太高,无论别人怎么帮助孩子都做不到,这样会打击到一个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会让孩子自我否定。
之所以分享今天这个概念,是因为最近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有畏难情绪,一遇到什么困难就开始抹眼泪。
有的孩子遇到困难,会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家长提醒他:“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情,就得不到你想要的个礼物。”他却说:“无所谓!我不想要那个礼物。”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来逃避。
还有的孩子,给自己制定了目标,但不愿意去努力、去为这个目标奋斗。
这是为什么呢?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或者眼前的这个困难已经超出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调动不了他的积极性,反倒打击了他、让他变得更加的消极。
有的家长说:“同样的事情,怎么别人家的孩子就可以?我自己的孩子就做不了呢?”
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九岁的孩子,他的最近发展区比较大,那他就可以做到12岁的孩子能做的事情,而另外一个九岁的孩子,他的最近发展区比较小,那他可能只能做到十岁的孩子做的事情。
如何让孩子在困难面前,不逃避、不退缩、愿意去面对和挑战、愿意去做一些尝试?
给家长们以下四条建议
↓↓↓↓
以身示范
1
模仿是一个孩子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
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个示范,模拟这样一个过程:一件原本手到擒来的事情,先表现出感觉很困难、很犹豫,然后坚定的把这个问题解决。
这个过程会让孩子看到,原来爸爸妈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很沮丧、很着急,也会想放弃,但是后来他们又想了一些办法,把这个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孩子再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学着做出同样的尝试。
模拟演练
2
我们可以在家里面模拟一个场景。
比如一个孩子每次外出的时候,都不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他不是不想,而是自己真的做不到、觉得很难。
我们可以在家里做一下这样的场景的演练,模拟一下发生的事情,再让孩子去做。这样,一旦孩子在家里面练好了,再外出以后,就更容易做到这样的一个事情。
肯定努力
3
注重对过程的肯定,而不是结果的肯定。
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很在乎自己做的怎么样、很害怕自己做不好,可能是我们太注重于结果是什么样的了。一旦孩子发现结果没达到预期,他就开始自我否定、开始逃避、不愿意去面对。
所以,我们要多肯定这孩子做出的努力和尝试。如果孩子某件事情没有做好,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虽然这个事情的结果跟你的预期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我看到了你在这个过程中的认真和努力,只要你愿意继续认真和努力,你就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异子而教
4
一个孩子,越是在父母面前,就有越多的依赖性,有的时候会撒娇、有的时候会逞强。
所以,他没有处于一种最好的成长状态。如果我们总是亲自来带孩子,孩子一旦受挫、失败,他会更加的在意这个结果,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想在父母的心里留下一个更完美的形象。
让孩子稍微远离我们一点,往往会看到这个孩子更加独立更加进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