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身心健康的长大成人一个项目,你作为在这个项目里的至关重要的成员,你的角色是什么?是孩子的猪队友吗?
猪队友(zhū duì yǒu)一词最早来自团队合作游戏。指像猪一样蠢的队友。
总是拖队伍后腿、出卖队友、坑害队友的人。
不要说我危言耸听,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会发现有多少父母都做了孩子的猪队友。
案例一:从小成绩数一数二,高考是四川一地级市的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录取,上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现在是北大博士的王猛(化名)是别人家的孩子,集各种耀眼光环于一身,在34岁时写下万言书控诉父母对他的的过度保护以及缺乏亲情让他没能树立稳定的信心。
他说:“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和控制,因为过去的经历无法与我的认知中的‘爱’调和。”
在他看来,家人所有的“爱”和“保护”,不过是保证控制对象的基本安全以便持续控制,至于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并不在考虑之列。
因此他与父母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电话、qq、微信。他找心理医生,甚至准备再到北大读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于父母从小自己的“过度关爱”。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案例二,有一个抢劫杀人的死刑犯,在执行之前要求见母亲一面,见到母亲后他提出要吃最后一口奶,而当母亲让她吃奶的时候,她一口咬掉了妈妈的乳头,他控诉:他小学时一次偷拿同桌的铅笔,母亲夸他能;他初中时偷了同学的自行车,在别人找上门时母亲袒护他;他成年了偷来邻村别人的录音机,母亲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把它偷来的录音机帮着藏了起来。于是他胆子越来越大,沿着犯罪的道路越走越远,直到为了一条金项链而杀人。如果母亲从第一次偷铅笔时就制止他,他绝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你说这个例子太极端,看看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场景:
孩子在小的时候玩玩具,母亲在身边一直不断的打断他,“你玩这个玩具吧,这个玩具好玩”、“拼图这不是这么拼的,你看要这样拼”、“别动那个,把手摸脏了”……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等孩子大了以后我们就开始抱怨孩子学习不专心没有毅力,做事情不专注,不能很好的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你抱怨的时候,是否又想过孩子现在的表现完全是由于在他小时候,你做了他的猪队友?
还有:
从小我们就对孩子呵护备至,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帮着解决他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孩子被很好的保护了起来,结果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会做,当他独立面对社会时,根本不会处理与别人的关系,也不会处理与自己的关系,处处碰壁。
这时我们就会抱怨孩子: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呢?
这时,你想没想过,他不懂不会全是由于你之前的包办代替,不给他实践和独自处理事情的机会所造成的。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孩子身心健康的长大成人这个项目里,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做孩子的猪队友,做他合格的教练和强有力的支持者,用智慧的爱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