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理智客观的人都会推崇辩证思考的重要性,但是《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刷屏再一次证实了辩证思考,又或者说“中庸的观点”和传播度之间相抗衡的力量。公众号的打开率已经降到1%的现在,一般的套路已经很难捕获朋友圈群众的目光了,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梳理一下思路,弄清楚这次刷屏的一点逻辑。
文章分为两部分
1.文章的话题性
2.文章的结构拆解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认可“这块屏幕”本身存在的价值,即使这种价值不是均摊到每一个贫困县学子的头上,即使这是一种需要争抢才能得到的顶尖资源,它确确实实改变了某些孩子本该被环境限定住的人生轨迹。
1.文章的话题性
什么样的话题符合大多数人的底层关注点呢?
我想庸俗地总结为三个字:钱、色、权,总而言之,是那些会与的人们生存息息相关的东西,只要与这些相关,人们的心中会生出一种原始的关注度。
以钱为例,我负责为某个鸡汤公众号供稿期间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有钱人和穷人家的孩子区别到底有多大,我采访了100个有钱人家的孩子》,阅读量是日常阅读的600%,这篇文章同步在简书上,0粉丝基数的情况下有将近2w的阅读量,其实内容的核心观点大多取自《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可以看做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但是传播度却大大不同,我将这总结“钱”的效力,在这其中对比的形式也尤其关键。
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说到,人是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他人即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对比在这其中或许就起到了一种“认识”的作用,引发共鸣,转发,引发争议,更要讨伐理论激起热度。
而《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这篇文章打到的点其实就是贫困与富有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具体细节到贫困县与一线城市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上。在这个时候,对比让读者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还起到了引发弱势共鸣的作用,毕竟大家都爱逆袭的故事嘛,在这个逆袭的故事里,加入了一些宏观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欣慰感动。
有媒体人批判,这篇文章的角度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他一味强化了直播技术和学生个人努力的作用,弱化了国家政策在其中的角色,甚至是背后的利益集团,以及在学生心目中被边缘化的贫困县老师,但恰恰是这种弱化,带来了强有力的情绪冲撞,从而使得文章得以传播开来。政治不太正确的说法就是:偏颇带来了传播,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兽爷以及各种深度文章的大幅刷屏,又觉得这么说有失偏颇,应该说主题观点突出带来了传播,所以给自己的警醒是,不要什么都想写,抓住一个主题观点深挖才好。
2.文章的结构
简单地说,这应该是一篇按照时间线推进的,采用金字塔结构进行写作的文章。
情景-冲突-疑问-回答大概贯穿了整篇文章,从两条教育的平行线引出直播这个主题,以此为背景再讲述直播为贫困县学生带来的具体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在高一到高三再到大学的时间线中逐步递进,纵向全方位勾勒出直播的主题。
非常值得称道的除了眼界开阔的一线城市学生和贫困县学生的生活对比之外,还有细节的描写。对比之间,从两个群体之间的宏观比较,再到个人的学习能力差距和生活环境细节。
对细节的描写,有具体到眼睛能见到的、耳朵能听到的、皮肤感觉到的等一系列。
今天想的还是有些浅,缺少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