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手机的错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教育部网站)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移动学习工具的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育部门担心学生沉迷手机、依赖手机,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原则上不允许手机进入校园。
关注点在于手机对于学生坏的影响。学生长时间用手机玩网络游戏,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学生用手机上网,会进入一些不良网站,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逃避学校和家长对于手机的监管,学生晚上偷偷地玩手机。至于手机为什么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是不是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什么纰漏?应试教育的的环境下,除了枯燥的刷题就是刷题,除了考试就是考试。德智体美劳只是一个口号。学生的生活枯燥无味,精神世界极度贫乏。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探索,没有足够的机构释放体内的能量,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同班的交流……所有在现实社会中压抑的欲望,只有通虚拟的手机实现。
手机事件,需要反思教育教学活动出现的不足,而不是让学生远离手机。手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是无法排除生活。手机只是学生表达没有被满足欲望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终端。学生沉迷手机,是对我们家校教育给出一个信号。学校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而手机是社会上不可少的一种通讯工具。学生时代害怕各种负面的影响拒绝手机,成人时代这种负面的影响难道会自动消除吗?只是把手机的负面影响退后一段时间,这也是一种对于学生成长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学校,不是围堵手机的使用,而是教会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机,把手机变成一种工具,而不是让手机把人变成一种工具。堵,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的复杂,越会激起学生对于手机的好奇心。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才是应对手机的最好办法。
“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如果使用手机布置作业会给家长带来什么样的不方便呢?家长有没有偷懒成分呢?家长有没有推卸责任呢?
一位朋友告诉的事情。一位朋友带一年级,学生构成特别的复杂,来自不同的村小和中心幼儿园。这些孩子家庭教育不同,导致孩子的习惯和基础差异很大。家庭教育落后的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于拼音没有任何的接触。七上八下的落差,班级人数又多,课堂是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了不让一个人学生掉队,只能利用手机进行辅导。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记不住。老师除了口头表达作业,还会把作业发到班级群。学生每一天把学过的拼音在群里读出来,老师一个个的检查反馈。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不会读的孩子得到及时的帮助。可是,一位家长状告老师,认为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甚至威胁会让教育局调查老师。老师最后只好停止了这种辅导,解散了家长群。
这个事件中,家长是非常的无理。手机布置作业可能会给家长带来不便,但是,不是所有的手机布置作业都会给家长带来不便。作为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手机布置作业,让学生记住作业。以前,学生最多的不做作业的借口就是忘记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