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寻欢作乐》二读进行中。
相对于毛姆更有吸引力的四大成长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人生的枷锁》《刀锋》和《面纱》,很多读者对《寻欢作乐》不算熟悉。
《寻欢作乐》虽是小说,但几乎没什么情节可言。不过,如同《人生的枷锁》一样,这本书里有太多毛姆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小说女主角是以毛姆深爱的女士苏·琼斯为原型而创作的,这也正是毛姆写这本书的初衷,他一直想写苏·琼斯的故事。
因此,当1958年毛姆在接受采访时称,《寻欢作乐》是他本人最得意、最喜爱的一部小说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这部小说是毛姆晚些时候的作品(1930年与读者见面),我初读的感觉:文笔更加老道、辛辣,对人性看得更加透彻和入木三分。
大家不妨看看我从今天起从本书中陆续摘选的句子,体会一下毛姆的锋利笔风。
(下文括号中文字为我自己所注)
(接前一篇)
6. “喔,亲爱的,你为什么要为别的人去自寻烦恼呢?这对你有什么损害呢?我难道没有使你很快乐吗?你和我在一起难道不高兴吗?”
“太高兴了。”
“那就好了。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和妒忌都是很傻的。为什么不为你所能得到的而高兴呢?要我说,你还是及时行乐的好;不出一百年我们就全都死了,到那时还有什么可以计较的呢?趁现在活着我们应当痛快享受才是。”
(看到罗茜不仅和他交往,同时还光明正大地与其他人关系密切,男主角心生不快。罗茜如此开导他。)
7. 你只要想想在幼年的时期起,老一辈的人就反复向他强调说年长的人总比年轻的人聪明,而等年轻人最终发现这种说法有多荒谬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已经老了,于是觉得把这种骗术进行下去对他们会有好处。
(就这样一代代地下去,人生有很多无奈。)
8. 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我们会日益意识到人类的错综复杂、前后矛盾和不通情理;这就是那些本来应该比较适当地去思考一些更为严肃的主题的中老年作家把他们的心思转向想象中的人物的琐事的惟一借口,因为如果对人类的研究应当从人入手的话,那么比较明智的方法显然应当是去研究小说中的那些前后一致、有血有肉的重要的人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没有理性、模糊不清的形象。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到了晚年开始皈依某宗教或者醉心神学的原因吧?)
9. 美国人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人,他们把这种谈话技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度完美的阶段,创造了一大批简洁、平凡的短语,这样一来,他们根本不必考虑自己在说些什么就可以进行一场生动有趣的谈话,而他们的头脑就可以用来自由思考大买卖和男女私通这类更为重要的事情。
(毛姆对美国人是从来不待见的!)
10. 对于永恒的头脑来说,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所以,毛姆认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毛姆的消极情绪或许和他童年的不幸福有关,但我始终觉得叔本华对他影响是很大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