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做到”为笔,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村民小组长是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岗位虽小却连着产业兴衰、环境优劣、民心聚散。当村民小组长做到“产业发展兴、村庄环境好、邻里矛盾少、乡亲合力强”,便是握住了乡村善治的“金钥匙”——这“四做到”,既是“施工图”也是“承诺书”,让“小岗位”释放“大能量”,为乡村振兴铺就底色鲜明的“工笔画”。

做到“产业发展兴”,让“钱袋子”鼓起来。乡村要富,产业是根。村民小组长身处农业生产一线,最懂土地“脾气”、最知乡亲“盼头”,必须当好产业发展的“领路人”。做到产业兴,关键在“因地制宜”——不盲目跟风“高大上”,而是深挖本地资源:或是依托山水做活“乡村旅游”,让农家乐成“聚宝盆”;或是聚焦特色做优“重点产品”,让土特产变“金招牌”。当小组长把“产业账”算到群众心坎里,把“致富路”铺到田间地头,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自然有了奔头。

做到“村庄环境好”,让“面子”靓起来。“村里美不美,关键看环境。”村民小组长是村庄的“大管家”,既要管“屋里事”也要管“屋外景”。做到环境好,难在“常治长效”,既要盯紧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硬任务”,也要涵养文明习惯等“软环境”,比如,引导村民抵制乱堆乱放,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让村庄不仅“颜值高”更“气质佳”。当青砖绿瓦映着碧水蓝天,当村道整洁伴着鸟语花香,乡亲们的幸福感便油然而来。

做到“邻里矛盾少”,让“烟火气”暖起来。乡村治理,“治”的是事,“暖”的是心。村民小组长天天和乡亲们打交道,是邻里纠纷的“第一调解人”。做到矛盾少,核心在“主动靠前”——不做“甩手掌柜”,不当“和事老”,而是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时”“家门口”,比如,定期走家串户“拉家常”,办个红白喜事搭把手,让乡亲们感受到“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当邻里从“红着脸吵”变成“笑着脸聊”,乡村便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做到“乡亲合力强”,让“一股绳”拧起来。“人心齐,泰山移。”村民小组长的重要本事,是把乡亲们的“心”聚到一起。做到合力强,秘诀在“以身作则”,小组长自己先“硬气”,办事公道不偏私,干活带头不偷懒,说话算数不食言,乡亲们自然愿意“跟着走”“一起干”。当乡亲们从“各顾各”变成“一条心”,乡村振兴就有了最深厚的“群众根基”,无论是产业升级、环境整治,还是化解矛盾、共谋发展,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民小组长的“四做到”,桩桩件件都连着乡村的“里子”和“面子”。当每个小组长都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环境整治的“攻坚手”、矛盾调解的“和事佬”,乡村便有了看得见的发展、摸得着的幸福。从田间地头到农家小院,从产业基地到文化广场,当“四做到”的实践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我们便能看见乡村振兴的蓝图,正通过一个个“小岗位”的担当,变成群众触手可及的“实景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