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房间,发现一摞书是和旅行相关的,有些是人物游记,有些是希望去的和已经去过的地方的介绍。
直到现在我去的地方仍然很少,每年除了十一长假之外,只能利用有限的假期拼凑出出行时间。有些地方去过也只是蜻蜓点水,但是看过一眼和完全没有看过毕竟不是一回事。
我一直怀念云南坝美在出水洞村悠闲的时光。进出坝美村必须经过一条河,南北流向的河贯穿了整个坝美村,是坝美村的水源,也是游玩的一个特色。这条河入口就在出水洞村里。出水洞村里住的都是壮族,有几十户,年龄稍大的人主要靠摆渡船和赶马车营生。因为夏季连续降雨,水位涨的太多,不能划船进去,同去的小伙伴都感觉特别遗憾。由于时间还早,我们选择在入口处等等看下午水位是否能够下降到可以划船进去。我和L姐坐在洞口停留的船上,喷着浅蓝色漆的摆渡船,有些船上油漆已经部分脱落了,露出斑驳的痕迹。看着唯一入口的那个山洞,幻想着里面的景色 ,因为无法进去,那个洞口对于我们就显得更加神秘了。我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好,白色的云朵在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树叶是绿色的,山是绿色,被绿色渲染的空气特别舒服。坐在船上看到壮族的的村民在河里洗衣服,看到划船的村民试图进入洞,却因为水位太高只得返回下游处,看到一些游人带着期待而来却又失望的离去,看到村里的马车消失在远处那片竹林深处,感觉时间似乎静止了。那一刻觉得进不去又如何,就这样静静的坐着也是好的。
中午我们在一家壮族人家做饭吃,新鲜的竹笋,翠绿的龙须菜,云南小土豆,还有村民新采的茶叶,做饭的水是从河边一处泉眼去的,泉水清澈冰凉,L姐给我们三个做出一桌丰盛的午饭,饭菜的香味吸引了同来旅游的两位贵州的游人,添了两双碗筷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聊起这一路的风景见闻。那种平静、自然的生活,和平常匆忙的生活,差异实在太大。
吃完午饭,我和L姐商量着在这住一晚上,看第二天水位能否降下去,我们去村里闲逛的时候,看到一家制茶的作坊,看到一筐筐新鲜嫩绿的茶叶经过脱水烘烤,变成我们常喝的茶叶,我们很好奇的走进去。老板也很好客,先是介绍自己,由于老板的普通话方言味太浓,我只听出来他姓侬,是壮族人,然后热情的邀请我们喝茶,我们各泡了一杯新烘干的茶叶,随着浸泡的时间加长,嫩绿的茶叶在水中慢慢展开,一股带着米香味的茶香溢出来,连常喝茶的L姐都说味道很特别。老板说这是白茶。那天下午我们都呆在这个制茶的作坊里,看到附近的村民挑着新采的茶叶到店里称斤来卖,她们大多都是看上去年龄较大的壮族妇女,几乎都不会说普通话,我们在给她们拍照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很羞涩,笑的也特别幸福。我跟着侬老板的妈妈学习烘干茶叶,先是把新鲜的茶叶摊开,防止新鲜的茶叶的因为呼吸发热而焐坏了。然后装框放到脱水的碾盘上,茶叶厚度要铺的均匀些,脱过水的茶叶再装框平铺到烘干箱里,茶叶一定不要铺的太厚或者太薄。一下午我们就在这个制茶的作坊里边喝茶,边聊天,边学习茶叶的制作,就这样过了半天别人的生活。第二天我们也很幸运的进入坝美,看到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有一段时间我的办公桌面都是我在坝美拍的那张青山绿水和远方炊烟的图片,闲暇时看到这张图片内心平静美好的。
旅行,就是在一个于己完全无关的世界里,寻找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比与联系。这种寻找并非有意,而是不知不觉,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自我的体察与丰富,从而体验有别于习惯和日常的另外一种人生。乐于这种体验的人,是对人生有更多好奇与想象的人,是能够因为精神体验而淡泊物质与利益诱惑的人。
人在旅途中会变得格外超脱、格外包容甚至善良,因为一切都于己无关;人在旅途中也会变得格外聪明、格外敏感,因为一切都需要自己重新打开视界。为了这聪明善良的我,以及给这个我带给我的惊喜与收获,多少人就这样着了迷似的不断上路,不断行走。
在这样的人群中,有人把行走当成了生命的一种形式,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行走;有的人把行走当做日常生活的一种穿插,让行走成为间歇性的生活需要;有人对行走没有切实的需要,只是偶尔向别处看看,看到不同,便发出一声惊叹……想了想,我应该属于第二种,没有行走者的超脱,却比惊讶者执着。只要离开自己日常生活的小圈子,任何地方都是想去和可以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