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曾写下这样的几段话:
“理想中的行走状态,最好是一个人或者选择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之间需要坚韧和信任。会选择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没有太多的商业成份,能良好地感受淳朴的气息和自在的民风。行程之前,会做足功课,收集必须的资料。气候,路线,景点,落脚的地方等等。因为要懂得照顾自己,心理上得形成强大的承受能力。有个大背囊。简单的装束。必备的用品。钟爱的音乐。每晚入睡之前必读的文字。隐却心里过多的杂念,只带着孤独的情愫上路。顺便对青山绿水来个强烈的拥抱,那么一切也就足已。”
“想去云南、四川、西藏。这可以是一条线,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丽江—中甸—稻城—理塘—巴塘—芒康—八宿—波密—林芝—拉萨。这将是一段非常辛苦的行程。需要坚强的意志。特别是在进藏之后,据说波密到林芝的路段十分艰险,有的时候只能靠步行。然而这段路程也当之无愧被称为瑰宝。或许是一生中都无法再经历到。而行走的精神大抵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彰显出来。毫无保留般的,震撼心灵最深处。”
“丽江的好自然是不用说了。稻城可以说是风光迤逦迷人。尤其是秋天,在我想来,那远远是比九寨沟要好的多。因为对藏传佛教的浓厚兴趣,对西藏更是期盼已久。布达拉宫的耳闻早已不算稀奇,而最令人神往的当数哲蚌寺、上密院、下密院和桑耶寺。想象澈蓝天空下,五彩经幡随风飘扬。红墙黄瓦的寺庙萦绕着几千来的宗教文化,也不是一语就能道尽。”
“而在丽江。木结构的房子。宽敞的庭院。弥漫着茶花香气。有只大狗趴在地上懒散地晒太阳。风很大,吹净了云层,露出大而美的雪山山脉。她躺着吊床上,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字。只是因为旅行的关系而选择停留下来,教当地的小孩子读书。她喜欢看他们纯净的眼神,不含任何杂质。”
七年后,我终于去到了云南。
在云南的那些日子里,有曾为在丽江古城里酒吧的嘈杂和纷乱,以及那些都差不多的琳琅铺子而略显失望,却也因为误入某个偏僻巷子收获不同的宁静而感到欣喜。会为在香格里拉拍下那落日映在层层叠叠翠绿中的余辉感到激动,也为自己高原反应最终只好到医院去吸氧觉得搞笑。也有赶早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近郊的另一个古城,逛菜场,走田坂,迷路后还与农妇闲聊。
旅行中的每一刻大抵都是美好的,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想象,希翼。在旅行中,能够真切地看到内在的自己,听到里面的声音,又重新认识了自己。常常说,岁月如息,把一切重新整理去归零。那么,就是这般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