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中唱歌,风对我轻薄的灵魂,如此友好。——题记
今天晴。上午起了个大早,八点不到就出门打车准备去单位赶九点半的会。虽然已充分考虑了周一上午高峰期道路交通的拥堵,却没想到打车竟如此艰难,我在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足足等了四十五分钟才总算打到一辆空车,于是一路飞奔,终于赶到单位,却仍然迟到了十来分钟。会议其实很短,看时间还充裕,我回十二楼自己的办公室整理东西,把书跟书归类,文件跟文件归档,另外,还有很多本以前做的读书笔记,遂翻开发黄的扉页,曾经摘抄的一段赵朴初的话映入眼帘:“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随后我还发现自己记录了他的几个观点。于是我坐下来仔细翻看,静静品读,发现虽时隔多年依然颇有深意。
比如他认为人生有几大规律是必须要把握的。一是因果定律。厚道,才有厚报。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法则。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佛家有句话叫“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智者懂得修善因,而不求果,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积德的真谛不过就是积善因。二是吸引定律。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人的心念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所以控制心念,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的心念与环境、遭遇的相互吸引,是因为万事万物从根本上都是一个个场,而先天存在着相互感应、物以类聚的趋向。所以你想拥有怎样的生存环境和人生际遇?先要从成为这样的人开始。这绝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天道和宇宙定律。三是放松定律。越是求,越得不到。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凡你想、你要、你求,你就是被局限的自我所束缚和困住的,格局永远大不了,甚至越来越小。而一旦你不去想,放下所有的心念,这个时候佛家所说的“自然智”就会生起。何为自然智?就是精神的场与宇宙的场合一,同频共振。唯无欲无求者,方可谋天下,他顺应的只是天道、承接的只是天命。四是当下定律。心境变,处境即变。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要化解和脱离此境,只有活在当下并实实在在一切放下,了知一切皆为虚幻。古人云“境随心变”,这并不只是因为你的心怎样,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还因为你的心怎样,是能够实实在在带动现实的改变的。 五是80/20定律。心能笃定,成功便是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量变而质变,可为什么能够做到的是极少数?为什么我们不是取得成功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只可惜没人告诉我们,奋斗之路上什么时候是80%的时间点、什么时候是20%的时间点,所以我们总是会怀疑自己的路是不是走错了,于是就放弃了。深信自己所做、坚定自己的信念,在心无旁骛地做好每个当下中完成。这样才能不动摇、不怀疑,于是不放弃。而不是要靠压抑和强制自己,况且这也做不到,一切不是心甘情愿的事情,都注定不能持久。 六是应得定律。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就是你自己值多少,才能得到多少,人得到所应得的一切,人的自身价值和所获得的外在价值,一定是存在着感应关系的,没有这种感应,或者感应比较弱,就贴不上去或者无法维持。人与人核心的关系是交换,无论利益还是情感,没有这种交换就无法建立关系,则是其中最朴实的道理所在。七是间接定律。不懂给予,不成大事。要提高自我价值,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真正的高人,一定是通过给予来得到的。因为他掌握了一门最高明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只想去得到,所得到的顶多只是想得到的东西;而给予,得到的是人心,得到人心则什么都能得到,因为可以把人聚集起来,需要的时候再组织起来,去共同完成一些事情,需要众人完成的则必定是大事,最大的获利者则一定是作为组织者的自己。“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有着大道理、大智慧在的。打天下、治国如此,做事业同样如此。八是宽恕定律。人最该宽恕的,是自己。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而一旦接受了那些不能接受的事,心便能立刻归于安宁。一旦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心便能登时万念俱息。想要出离痛苦、超脱执念,这就是那个最彻底、最妙的法门。当你宽恕了自己,也便宽恕了全世界。宽恕的实质,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但是放下,以全新的姿态,去追寻更好的自己。其实这个世界没什么不能放下,也没什么不能宽恕。九是负责定律。你只需对自己负责,天自会对你负责。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做好人、行善事、走正道,自己的命运,只能是自己把握。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在风中唱歌,风对我轻薄的灵魂,如此友好。”是的,风仿佛在对灵魂说:“你从修造自己这颗心开始,就是最本质的修造命运之途。佛不渡人,唯人自度。”入夜,我在回忆今天傍晚与朋友的对话,内心有点沉重,也惦记着她。好在一天的结束,便是梦的开始,可以有更多期许,这个世界,总有些什么是值得爱的。苦难是生命的常态,快乐总与痛苦相生相随,孩提时,幸福总是很简单。只是凝视眼前的一棵树,一朵花,便觉得开心不已。但慢慢地,拥有的越多,快乐却变得难了。毛姆说:“人生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既无意义,也无必要。”既然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是迟早的事。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又或许,活着本就不需要别的意义罢了。就像余华在《活着》里所写:“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倘若这么想,一切也就变得简单了。所有的人生格局自成其妙。有位诗人曾说:“所谓现在活着,那就是口渴,是枝丫间射下来耀眼的阳光,是忽然响起的一支旋律,是打喷嚏,是与你手牵手。”如此写实,又如此真诚。当时间如漏中之沙般流逝,我们回望来时的路,固然有痛苦、疾病和困苦,但这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当然悲伤里,也有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