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进入某种固执旋涡,即使明明知道自己不该如此,也多不会折返。
事情发生在大年初一,三代人的故事:母亲、我、小外甥女。一心想讲道理的我,咬住牙关不放松的小家伙,劳心劳力的母亲,最后是我让步了,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错了,何必呢。可整个人又进入一种固执的旋涡,不愿折服,直到妈妈的一句:算我求你。犹如武林高手的点穴神技,立竿见影。
因为这句话,我完全受不起。
是小事。大背景在于回家后发现小家伙不爱讲卫生,一心想纠正她。从洗手,剪指甲,擦鼻涕开始……
小家伙今年7岁,某些时候真的算是个挠人心的熊孩子了。她洗完手后,湿漉漉的挡住我的去路,然后扑过来,往我身上擦。礼貌呢?下线了吧;道理呢?讲了这么久,还是不怎么通,可见要改变一个的习惯非七八天之事。
“我生气了啊。”直接说,绕过她不理。看她何种反应,好家伙,还笑着,也不理我。
这一局,算我输。
晚饭后,小家伙又扑过来了,我算是有了经验,及时伸手挡住。“饭后洗手,这么油腻腻的你想往哪擦呢!”
小家伙洗手后,撒娇再来。我伸手再挡,“你得为先前的行为道歉,不然别过来。”
“手机手机……”只是重复这两个字表明她的要求,道歉是绝口不提。
“做错了事就得道歉。”这句话并不严肃,我是希望她有这个观念,小孩子的错事并不见得有多大,但态度很重要。
妈妈在一旁看着好笑,来了一句:“你就跟阿姨说一声对不起。”有了长辈指点,小家伙还是不为所动,只说:手机,手机,我要看手机。
“一句对不起有那么难吗,怎么这么倔?”妈妈不解。
事实证明真的很难,看我态度坚决,小家伙渐渐地哭了起来。她进入了自己的倔强里,大抵是觉得我不好讲话,那她也就不讲好话。可那时我并不明白,看着她如此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心想就是不给,看你怎么着吧!
“你别哭了,我帮你抢过来。”妈妈一边说一边走了过来,伸手想拿我的手机。并小声地跟我讲“初一呢,你何必逗她哭,给她吧。”
妈妈这个角色转变得可真快呀!哭笑不得,更觉得不能给了。“就是不给,她也该懂点道理了,我又没让她干别的,一句话而已。”
“她就是不讲你能怎么着,你跟她一样小吗?又不是不知道,她很倔的。”妈妈还笑着,开始动手抢。
比我还高的妈妈,要抢我的手机,画风很跳脱。她小,我还觉得自己也很小呢,哈哈哈哈……“我就是不给。”当我说出这句话,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该如此,将局面弄到如此尴尬的境地。可妈妈给的这个台阶,我明显不想下。
同小家伙一样,我也进入自己的固执旋涡。甚至有一刻我在想,这事大概要就此僵住,不能善了了。
妈妈还在笑着抢我的手机,我背着手,她抢不到。她忽然就不笑了,手也放下,说了一句:算我求你。
那一刻,猝不及防,我被定住。把手机递给她,走了。
世界忽然好安静啊,妈妈不用再劝解,小家伙不再哭。我安安静静地洗着脸,姜还是老的辣,能屈能伸,我错了。错在处理事情的方式太刚硬,错在将大家推向了尴尬的境地,以至于听到了自己受不起的话。简而言之是:空有一腔理想,却无能、不孝。
书生的弱气哦,对自己,也会有铁不成刚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