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广阔天地了(侯哥侃插队之三)

1974年1月4号下午,我们班里二十多个准备到农村插队的同学住进了位于保定东风桥旁边的东风旅社。东风旅社刚建成时,我感觉它很气派,心想,啥时咱也能在里面住住呢。其实, 真住进去了才感到很一般。四个人一个房间,吃的是大锅饭,还没有家里的饭好吃呢。

第二天早上,旅社门前的马路上停了不少汽车,有公交车,有大卡车。马路两边站了很多人,还有敲锣打鼓的。我注意到,马路上方拉起了几条横幅,上面有的写着:热烈欢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还有的写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上午九点,我们在五中领导的引导下,从旅社出来开始上车。我们先把行李放到大卡车上,再上公交车。上公交车的有下乡知青,也有他们的家长。我看大家都往车上挤,就没凑热闹,而是排在最后。该我上车时,我发现车厢里已经人满为患,挤进去也是受罪。于是,我决定不坐公交车了,到拉行李的大卡车去。卡车就是那种国产的解放汽车,敞篷。

我爬上卡车,本以为就自己一个人坐这种敞篷车,没想到,早有位女同学捷足先登。我俩相视一笑,我问她,你也没去大客车里坐?她说,不想和那么多人挤,这上面多清净。我说,就怕太冷了,你会受不了。她说,没事,30多里地,也没多远,坚持一会儿就到了。

汽车发动了。我看到父母站在街边在向自己挥手。他们对孩子就是这样,放手,放心。我也向父母挥手,心里想着,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回到他们的身边。

驶出市区,车速加快,风也大起来。正值隆冬,冷风刺骨。我把棉帽子的耳朵放下,又系紧。再看那位女同学,瓜子型的脸蛋已冻得通红,长长的睫毛上闪耀着霜花。她看了看我,也把围巾系好,把军大衣裹得紧紧的。当时,市里给我们插队落户的知青统一发了供给票,凭票可以买到生活日用品,其中就包括军大衣。我问她,你冷吗?她哆嗦着说,没想到这么冷。她是我们班上最漂亮的女生,学习也很用功,成绩也很好。她母亲本来不同意她到农村插队落户,可是她坚持,我们也去她家做过工作。记得那次我和一个男同学去她家,她母亲突然说,英子身体不太好,例假也不正常。听到这样的话,搞得我们这样的毛头小伙子很是尴尬,不知如何作答。

我把身上的军大衣脱下来,要给她披上。她说,不用,我穿着呢。再说,你也冷呀。我说,要不,我们唱首歌吧?她说,好。我起头唱起了“塞北的狂风吹硬了我们的筋骨,南国的烈日晒黑了我们的臂膊”。这是一首知识青年的歌曲,在当时很流行的。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徐水县南亭公社。从车厢上下来时,腿脚都有些麻木了。县委书记亲自接见了我们,勉励我们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扎根广阔天地干革命。我们有20名同学留在了公社所在地南亭村,还有5名同学分到了相邻的胡家营村。留在南亭村的同学又被分到4个生产队。我和她没有分在一个队。至此,我们的插队生活正式开始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侯永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年的一个冬天,保定市统一组织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的欢送仪式。本人作为插队知青,有幸参加了那次活动...
    海天明月阅读 239评论 7 29
  • 1977年2月,我高中毕业了。 那时,史无前例的伟大运动刚刚结束,但清理其在各个方面的影响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比...
    白山黑水阅读 957评论 0 0
  • 我知青生涯的片段 湖南省炎陵县中村联西叶家知青组 王晓先 我们这批被称为五十年代末期的人几乎是炎陵县的最后一批知...
    先姐笔耕阅读 634评论 0 2
  • 王九失踪了。 去年8月和今年元月我去西部旅行,途经酒泉时,到处打听王九的下落,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似...
    漠谷阅读 501评论 2 5
  • 知青往往把自己当年下乡的地方称为第二故乡,1971年2月18日,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将我们...
    百里淘一阅读 292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