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自主思维
培养自主思维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家长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安全感。如何建立安全感?需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积极正面的情绪。家长给予正向反馈和激励。有两个小建议。1.不是所有行为都要给出正面反馈。2.用精神奖励鼓励孩子的内驱力。
如何建立自主思维?
从目标 + 方法 + 行为三个层面入手做了分析:
1.在目标层面:
在家庭中塑造的宽松的安全氛围下,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入手点,通过帮助孩子掌握自主规划方法,引导孩子具备选择和取舍并接受结果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内驱力。安全是基础,兴趣是抓手,规划是方法,选择是能力。
2.在方法层面:
通过积极反馈和鼓励来形成安全氛围,通过发现和寻找孩子的兴趣点来找到突破口;通过建立目标拆分目标和复盘等掌握自主规划方法,通过生活日常点滴的积累形成选择的能力。
3.在行为层面:
不要对所有行为做出正面反馈,挑选孩子做的超预期的行为进行反馈;用精神奖励来鼓励内驱力;找到孩子学习和感兴趣的事情,并结合在一起;使用目标法制定学习计划,放手给孩子在各项事项上选择的权利。
二、建立习惯思维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家长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包括:
1、帮助孩子培养兴趣,观察并发现孩子的优势。2、创造学习氛围,跟孩子一起学习。这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给孩子在家中打造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第二,有讲究的布置学习场所。第三,积极赞扬孩子的优点和好行为。最后,不断重复、刻意练习和发展孩子的优势。
对于习惯的养成的原理,也可以同步参考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总结了习惯产生的基本原理是: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用这个原理来看萌姐书中提供的方法:
(1)暗示:一个有讲究的学习场所。孩子进入这个场所之后,便会触发“要自主学习”的暗示。
(2)惯常行为: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可以练习,来讲自主学习变成一个惯常行为。
(3)奖赏: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赞扬。
(4)培养渴求:注意赞赏的时机,要在孩子完成学习的时刻给予赞赏并看到效果。
而为了能够快速形成习惯,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会更好。因为孩子不仅仅需要家长的赞扬,也会因为对感兴趣的事物更加专注的投入,更快速的获得成就,继而能够更好的的到赞赏,加速习惯的形成。
三、成长思维
如何在学习中引导孩子克服畏难心理,让孩子成功建立起成长思维?
第一:让孩子有信心而不是对他埋怨指责。第二,用苏格拉底式的追问,引导孩子理解、分析困难。第三,家长要理解15%原则,让孩子明白有点困难是常态,说明正在成长。第四问题前置,家长要提前准备,别让孩子赶鸭子上架。
在追寻畏难的根源时,萌姐介绍,面对困难和挫折,个体一般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将思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思维;一类是成长思维。这里也向大家推荐教授的代表作《终身成长》。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如何建立成长思维。其中第七章“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详细描述了父母引导孩子建立成长思维的注意事项,包括在表扬孩子时,应该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他的聪明;批评孩子时,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指责他的行为等。
四:专注力、复核、平衡思维
专注力、复核、平衡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我理解是有共同之处的。无论是孩子三分钟热度,遇到枯燥的事情时间长了就会放弃,还是做完功课后不做复核检查导致一些看似是粗心造成的错误,还是喜欢打游戏,被一些短期的即时满足感绑架,共同点都在于这些都是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是在不停的追寻变化。三分钟热度是在追寻变化,不做复核也是因为大部分所要复核的内容,都是不变的。打游戏更是在追寻变化。那么为什么人会被“变化”的事物所吸引呢?丹尼尔·利伯曼的《贪婪的多巴胺》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受到多巴胺回路的控制,会去追求变化,在变化中享受分泌多巴胺的快乐。大脑中的多巴胺只能被光鲜之物的可能性所刺激,多巴胺的座右铭是“想要更多”。我们成人都一样会被多巴胺回路控制,比如持续不断的刷抖音等,何况我们的孩子。因此,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
怎么处理呢?对几个方面,既然共同点差不多,那么可以采取措施也差不多。包括:
做好孩子的示范,以身作则,耳濡目染。如果自己都刷抖音刷个不停,怎么能指望孩子能够专注呢。2. 用合适的方式进行鼓励。3. 创造容易的起步,不要一开始就过难。 4. 在枯燥的适应期内创造一些变化出来。5. 寻找打游戏的替代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