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任何层次的家庭,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人上人的欲望。但是这个欲望的尺度在哪?众多家长的心态都是互相攀比,将孩子变成物品私有化。而忘记孩子本身,从孕育那刻起就是具有思想和生命的个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家长用自以为自以为的爱,一次、两次、三次.......N次的强加在孩子身上,只成了负累和抗拒,最后的最后是感情的逃脱。
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现今只是将这种残酷和激烈幼童化。从山顶洞人到现今,人都是社会型动物,既然你生活在这个地球中,就要遵守它的游戏规则,即使要打破规则,也得自己足够强大。强大到有的选择且坦然以对。
宁愿做凤尾,不愿做鸡头。你的选择,往往对自己的影响不太大,对下一代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只要是选择必带有偏向欲望性,即使后期经历了所有,都可以用偏向欲望给自己一种阿Q安慰。日子依旧在打趴、爬起、自娱自乐中周而复始。而你所营造的环境,却是下一代的起跑线。
每座城,犹如一个人,自带她的闪光点和灰暗点。在疲惫不堪时,或者不被理解时。你独守坚持的是什么?其实是欲望和不服输、以及对传承的责任。环境和眼界决定了养分和高度,不是歧视小城的悠闲惬意,就如开头比喻每座城犹如一个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外始终有人,城外始终有城。在于哪个让你愿意学习她的优点、包容她的缺点。
教育、医疗、食品安全、人生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自然界优胜劣汰是既定现实,真正对孩子的责任是把控那最难控制的度。人,1-6岁是精神层面的构建,需要家庭和家人健康的陪伴和指引。建立正确的三观和习惯、以及给予自我快乐的来源方式。细节决定命运,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一个孩子读书和自我优化的习惯,比强压牛头饮水填鸭式的教育强的多。不反对适当的培训班培优,只是闹不懂家长们为什么在既定教育模式面前自然而然的将自己被动化,将孩子圈死在入校模版中。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主动权。在孩子6岁-12岁是勇气、面对、坚韧、责任感的构造。这时家长要适当的放开握紧的手,12岁-14岁是自我成长初步摸索阶段,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勇气,以及担当。而家长那双手要再放开些。14岁后是前期教育既定形成的雏形和孩子自我雕琢的持续,这时家长再想干涉,已经鞭长莫及了。
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我们听说过的责任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