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十二04
【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其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大意】司马牛请问什么人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虑、不恐惧。”司马牛不解又问:“不忧虑、不恐惧就能算得上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省察,没什么毛病,自己不愧疚,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呢?”
【一点启示】人生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心安理得;最可靠的方法莫过于时常反省、自我改善。而我们大多数人祸福利害皆能动其心。没有事时,就多疑虑;遇到事,又多畏缩。这就是忧惧之所生。如果像君子一样,平时为人处事光明正大,无一事不可与人言,无一念不可与天知。内心省察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内疚。自然活得不忧不惧,内心坦荡。
【浅谈】
(1)司马牛大概明白了一些,既然仁的境界那么高,那就降一点,问问什么是君子吧,孔子又是认为他的境界不行,只是教他从为人处事不忧不惧做起。
(2)儒家三达德,智、仁、勇。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司马牛式的人物,总是眼高手低,老师教他先从不忧不惧做起,他非要问做到了就是君子吗?无语。
(3)他又同上问,似乎觉得老师小瞧他了,这个要求是不是太简单了,他以为他去国离邦,离开家人,与兄弟决裂,抛弃荣华富贵已经做到了不忧不惧。
(4)司马牛同很多人一样,错误地把“不忧不惧”理解为“没心没肺”或者“没良心”。其实不忧不惧并不是毫无愧疚感,也并不是说这个人从来不会犯错。能做到不忧不惧的前提是,你清楚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样一来,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你都能内心光明,问心无愧,这样才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中做到不忧不惧。
(5)这正是孔子厉害的地方!其实因材施教真的不容易,对每个弟子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抓手,不仅针对他,更关键是有用,只要他真能严格按老师要求去做,不成功亦难。不忧不惧,对司马牛就是单一指标的改善带来整个人的改变。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6)其实,司马牛与四个兄弟都反目为仇,而且他的兄弟们都是以下犯上,他的内心是极度不安,脆弱而敏感的。没有安全感。
(7)接着,孔子又安慰他,肯定他,内省不忧,夫何惧。你不与兄弟们一起叛乱,反思自己是对的。既使去国离邦,身边没有亲人,但因为坚持原则,不同流合污,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内心坦荡就不应忧愁与恐惧。阳明先生临死前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活的坦坦荡荡、从从容容、不忧不惧。
(8)一个人做事有原则、有底限,有自己合乎于常道的道德标准,敢于为坚持正义而承担后果,这是真正的内省不疚。即老子讲的宠辱不惊,有独立人格,不为外界的宠辱所动摇。日日内省不疚,方能日日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