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家长只看表面现象,却不愿意深入思考与学习,因为自己内心没有力量,缺乏成长的动力。而正是自己没有成长动力,才给不了孩子主动学习与成长的内在动力。内心没有力量的一种常见表现是:焦虑不安,无法忍受“不如意”带来的失控感,不能沉静于反思,这三者其实是相互影响的。看到孩子不如意的表现,常常会感觉到失控,产生挫败感。所以,内心不安,被焦虑裹挟。而人在焦虑的情况下,理性智慧是很难发挥出来的,往往只想第一时间解决当下的问题。于是,就会急于作出简单的归因,并采取自己认为最便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也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比如各种不同形式的控制。这些控制包括:要求孩子必须达到某个标准;打击孩子的“骄傲”;监督和逼迫孩子学习;试图用说教来改变孩子的状态,以解决家长的焦虑。因为没有找到孩子问题的实质,所以这些处理方式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比如,打击、泼冷水,首先就是一种不客观的表现。不但不能让孩子清晰客观的认识自己,还会导致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认知偏差;而逼迫孩子学习,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更加被动;唠叨的说教或担心,只会让孩子更加心烦意乱,学习状态更加不稳定。因此,看问题一定要往深处想,静下心来多问几个为什么,真相才会浮出水面。
如果家长实在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听听孩子的心声。找个合适的时间,不加评判的和孩子聊天,放下心中的成见,做孩子的倾听者,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只有从孩子的心理层面入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孩子自己内心产生了意愿与力量,他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孩子拥有一个清晰而稳定的内在自我,他的学习状态才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摇摆不定。
爱是容纳、看见与连接;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在关系里我们都需要被回应回应代表着看见和连接。也就代表着爱。又在乎一个人对看见与连接的要求越强烈。
父母为什么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们嫌弃的不是孩子,而是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期待在孩子身上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感觉不到自己被看见。
当孩子有着不能承受的情感体验时,就需要把它们丢出去,让一个具有外挂设备功能的容器,帮助他消化一些不能承受的情感,然后变成自己可以承受的,再还给他。好的父母是能够充当这个容器的。父母爱孩子的表现之一就是能够接住孩子投射来的“贝塔元素”并化解它。让孩子觉得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知道这份情绪并不会毁灭父母,而是可以被父母接住。与此同时,也增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接,双方都能感受到爱与被爱,需要与被需要的幸福。而没有“阿尔法功能”的父母,面对孩子投射过来的“贝塔元素”是很容易感染到情绪失控的,这就造成了他们面对孩子种种“不如意”,表现焦虑、愤怒和暴跳如雷。
因此,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嫌弃,其实也是他们自身缺乏“阿尔法功能”的体现。
注解:阿尔法功能、贝塔元素。
人的情感分为两种,一种阿尔法元素,另一种就是贝塔元素。一个人忍受不了的情感是贝塔元素,能够忍受得了的情感就是阿尔法元素。当孩子产生贝塔元素情感的时候,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把贝塔元素转化成阿尔法元素,让这个不能承受的情感转化成孩子可以承受的情感。而父母的这个转化的功能就叫做阿尔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