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院 日 记(三)
顾 冰
2017.4.19 星期三睛
今天,遇到四件事。
一、呂主任建议我做个肌电图,此项检查仅二院有。中午,十一点五十分,我到了二院,窗口已停止挂号,询问多人,下午何时挂号。有人说一点,有人说一点半。此时,挂号室内正好有男女二人在谈笑,为确定准确时间,我礼貌地问讯。一连二声,没有回答,第三声,那男的没好气地说:自己看。等到一点,二个窗口启开,一点半,又增加六个。我纳闷,也许经过一上午工作,他们太累了,服务质量难免打折扣,好象叫服务疲劳症。但是,自己看和一点半,一样三个字,为什么就不能说后者?至于一点,和自己看相比,还少一个字呢,岂不更省力气!
二、原定下午五点四十分让我去查核磁共振,三点,一位护工师傅就来催我,而且,急吼吼地一分钟也不允迟延。我提起包温驯地跟在他屁股后头走。因病腿不利索,达不到他要求的速度,便请他帮我拎一下并不很重的包。他只当沒听见,我又厚脸重复了一句,他这才启口:这是你的事,与我无关!我觉得,他说的真好,既省去了没有报酬的出力,又撇清了与自己的关系,更显得他理直气壮。
三、躺在病床上正做牵引治疗,电话铃响了,是推销房子的。语气极度热情,而且不厌其烦。因为有了刚才在二院的遭遇,我没有把自己当成窗中人,而是恭敬地听完介绍,生怕因我的冷漠给他带来一丝不快。末了,我说,我暂时不买,但祝你成功。虽然世事冷酷,可我不能成为小伙创业路上的一瓢冷水。我想,二院那位窗洞中的小伙子,要是电话里的人,该有多好!关键是,在二院,是我求他,在电话里,是他求我。求与被求,一字之差,但因角色不同,自然际遇也就有异。假如,人们能多些角色的转换,我们的社会,或许会变得更加温暖。
四、傍晚时分,我乘公交车回家。走出麻巷西口,二十米开外,一辆14路车,正停在保险大厦站上。我一边招手,一边欲加快脚步赶上这趟车,但无奈拖着病腿,就是走不快,眼瞅着那车关上前门,起步离开站台。我想,既然赶不上,就等下趟吧。不料,那车在麻巷口停下,同时,传出驾驶员亲切的声音:老爷子,上车吧!慢点,我看你脚不好。我想,这事铁定与他无关,然而,他却做了与他无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