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逆境中绽放需要考虑事在人为
人生要想绽放,那一定是在逆境中。只有在恶劣环境下盛开的花朵才称之为绽放,像冬天开出的腊梅花,严寒中梅花等。温室里的花朵,顺境下的植物,也能赢得人们的驻足观赏,可人们更愿意把美好的寓意送给逆境中绽放的生命。面对逆境,真正成事的人把它看做一个机会,有的甚至认为,哪怕看似毫无希望类似绝境的逆境,也是一个特别好的修炼场所。
“事在人为”,成事首先就是想做事,愿意做事,才能成事。它首先是以热爱为基础,任何成事的猛人无不是先热爱,在投入,到专注,坚持,直到逆境变坦途,最后成事。
“事在人为”是愿望更是做事的方法,它不是简单的低头做事,至少包括两个过程——谋事和人为。谋事在先,人为在后。谋事是为了成事,成事必定要有一个坚辛的思考过程,没有这个思考过程,或者思考的时间短,就盲目进入到“人为”阶段,不能称之为“谋事”,称为人祸都可以,因为它已经为后期的“人为”阶段埋下隐患。思考过程费心费力,需要把种种问题考虑到,通常这个过程很长,甚至超过后期的“人为”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一旦把问题考虑清楚,考虑透彻,就是进入到“人为”的过程,“人为”就是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谋事”阶段的延伸,是把“谋事”阶段变成能肉眼可见的现实阶段,更伟大,更激励人,等这个阶段完成了,也就成事了。因此,把“事在人为”拆解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许更准确。但是不得不说,在“谋事”阶段还有一种情况经常看到,当很多问题都考虑到了,也考虑清晰了,可发现在这个时候思想却发生变化了,究其原因,在于谋事过程中能帮助成事和阻碍成事的两种情况之间哪一种出现的概率要大些?若阻碍部分大于成事部分,放弃的想法也就出现了,若成事部分大于阻碍部分,进入到“人为”阶段是水到渠成的事。怕就怕这两种思想呈胶着状态,彼此谁也说不服不了谁,放弃又不甘心,想坚持可放弃的思想挥之不去,就这样耗着,慢慢的,本该成事的人生就此被耽误,本该成事的人最终也纳为普通人的队伍里。“秀才起兵,三年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去年底,我急欲把公司变成企业,可囿于资金,能力和资源的限制,我想找一个合伙人共同负担。合伙人找了几个,不是入干股就是只想参与管理,对出资之事决口不谈。还有一个没有拒绝我,只说自己需要时间考虑,问了我很多问题,从厂房设备,加工内容,设计研发和经营理念,上下游客户群,到未来五年的打算,我一一给予回答,原以为这应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可迟迟得不到对方的回复,在一打电话过去,对方说,事是好事,就是担心执行过程不是设想的这么顺利。
听他这么说,我果断的放弃了他,打定主意自己干。在找人失败这件事上我至少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人想当猛人,可只具备想当猛人的初级条件,远没有成为猛人的决心和行动,对自己不狠,对事业心也缺乏敬畏之感。虽然人略显灰心,但过后回头一看,却发现:“找合伙人这件事上让自己更好的理解人性。”直到今天,我还能继续经营公司,应该归功于之前的失败经历,当然也包括找合伙人这件事的经历。
有合伙人的话,路会走下去,会走到哪一步不好说。没有合伙人的路,一个人也要走下去。路上不乏同行者,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者,更多的都是向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行的孤独者。路很宽敞,但绝不太平,随时有突发事情出现,也不时有掉队者,也能看见彼此争吵的两个人。
直到现在,我的公司还在正常经营,没有合伙人我自己坚持下来,有合伙人的话我没有想过,因为那有些不切合实际,至少在合伙人这件事上让我少了很多因为合伙人相互拆台而导致的内讧事情出现。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经营中去,虽然有起伏,有逆境,但如果足够彪悍,足够坚强,有些事是能够做成的。
第三,一面自救,一面破敌
在看似顺境的逆境下,如果想成事,该怎么做呢?
引用一些曾国藩的原话:“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善于下棋的人,当棋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了,对方兵临城下时,除了活下来,还要想如何进攻,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不失为睿智和有冒险精神的人。“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攻,善用兵者亦然。”往往因为生病而变得漂亮,更强壮,转败为攻,善于打仗,善于做事的人就会这样。
面对困局,自救是一种境界,破敌是另外一种境界,两种境界相互运用,运用得当不仅成功自救,还能开拓新局面。只会自救,不能破敌的人是保守的人,这类人只适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收获。能破敌自然能自救,境界要超出只会自救的人很多,这是一种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人,自然能成大事。在黑暗中一刻不停探究破局的机会,如蚕破茧,如云破月。
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真正的猛人,坚信事在人为,因为逆境也能迎风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