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人与孤独之书

十一种孤独》是理查德·耶茨的短篇小说集。十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新转学的小学生、即将结婚却万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不得志的军官、被辞退的白领、有丰富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一心想当作家的年轻人。这些生活不如意的普通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从他们的故事里看出,生活之路有时会意外转个弯,给我们的并非惊喜,而是无奈。

       在第一篇故事《南瓜灯博士》里,主人公文森特·萨贝拉是一名孤儿,加上是转学来的,所以显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普莱斯老师看见了他的孤独想帮助他,却没有看到他的自尊心,所以她越帮他,结果反而适得其反。而且,她真正在乎的是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亲切、温柔、善良的形象。一心沉浸在自己编织的英雄幻想中无法觉察。她,又何尝不孤独?

        孤独并不只是在一个人时产生,身处婚姻或即将步入婚姻的人同样面临着孤独。《万事如意》中的女主人公格蕾丝,对将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与不确定感。男主人公更是把婚姻当做世界末日:结婚意味着失去现在的朋友们,而“姑娘们是无法理解友谊这种东西的。”于是在听完未婚妻的抱怨后,他感到孩子气般的愤怒。用幼稚逃避孤独,终将失败。

        耶茨把最后一种孤独留给了自己。《建筑工人》里的撰稿人正是作者自况。人们向来崇拜温拿,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跻身其中,现实却是,一个温拿背后有成千上万的卢瑟。他们沉默无声,即使发声,也不被听见。而这位被称作“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曾说过,我对成功人士不太感兴趣,我对失败更感兴趣。因为耶茨的一生,正是卢瑟的一生。

       理查德·耶茨(1926--1992)生于纽约。三岁时父母离异,跟母亲艰难度日。“当他们饥饿难耐或等着被人再次轰走时,母亲会对他们高声朗读《远大前程》”中学毕业后,受海明威影响参军去了法国。不幸染上肺结核,康复后,退役,回家,结婚,生儿育女。战后第六年,举家前往欧洲,坐在租来的房间里,不停地抽烟,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写作,他一篇又篇的写,一次又一次地被退稿。最终《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他的小说。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耶茨,与妻子的关系在日益恶化。1959年,妻子与他正式离婚,两个女儿跟随母亲生活。

      为生活所迫的耶茨不得不到好莱坞写剧本。1963年,为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撰写发言稿。在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后,接受了依阿华大学的教职,但那段经历同样不让他愉快。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他不停地咳嗽气喘,依然烟不离口。即使在最后一年里他要借助氧气面罩呼吸,依旧抽烟。他还嗜酒如命,一到晚上总是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他一度精神崩溃,“不断进出精神病院。”最后一年,他的学生和同事会来到他在波士顿的家中。他们看到一张桌子上放着打字机,冰箱里只有咖啡、啤酒、波旁酒。墙上挂着女儿的照片。两盏微弱的小灯,到处是踩死的蟑螂,碗柜里还有脏兮兮的没洗的锅。即使如此,他还是在写作,仿佛写作是到死才能结束的苦役。他抽烟酗酒只为尽快透支自己的身体。1992年,他死于肺气肿并发症,他的孤独才算到了尽头。生前,他的作品不受读者重视,死后更是知者寥寥。也难怪 ,耶茨的作品能直指人心,所描写的大多是失败的小人物,而又有谁喜欢别人揭自己的伤疤呢?!

       每个人都有一种孤独,《十一种孤独》是一本孤独之人为孤独的人写的孤独之书。你找不到所谓的摆脱孤独的方法,但是你却能看到别人的孤独。而当你看到别人的孤独,你还会觉得孤独吗?

       孤独,你在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风不动 树叶上有光 慵懒地琮琮地流淌 我托着腮 痴痴地望 流年就席卷了一地的荒凉 我没有生气 你不要紧张 我只是...
    陈臭陈臭臭陈臭阅读 1,566评论 1 2
  • 椰子树把细长的梦 延伸到了海里 三亚的云打着饱嗝出来了 它摸摸鼓胀的肚皮 把气息呼成欢快的小溪 把发丝飞泻成了横向...
    舒严阅读 4,502评论 0 0
  • 总想着等一个有好心情、有多时间的点再来写文章、整理思绪。现在浪费了一大堆时间的我回头看看,不得不嗟叹曾经蹉跎。 哪...
    瓢忽阅读 721评论 0 0
  • 春暖秋凉又过冬 安车挪步闲无事 虽无大喜也无悲 太平一世好景致
    金枝玉叶_0ada阅读 4,359评论 13 19
  •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圆满》—【皈依学处】(一) 通过《广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皈依的因、皈依境、皈依的次...
    祥云_17ec阅读 6,3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