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用吗?读书真的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吗?十年寒窗真的能祭奠一个豁然开朗的明天吗?每每和别人讨论读书知识的重要性时,他们总是一脸懵逼的迷惑着……不可否认漫漫苦读数载,的确无法奠定一个明确的答案,换来的仍是一个未知又渺茫的前景。
但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里却有一类群体正切身验证着“读书无用论”的是非曲直,这群人每天都在三点一线的工厂里和艳阳下的城市建筑者并肩携手考证着因没文凭,无法在社会胜任一份体面轻松差事的残酷现实。
在每一个严谨墨规的工厂里,都汇聚着掺杂着各种乡音的善男信女,一条永不疲倦缓缓延伸的流水线是他们的希望也是吞噬他们青春的埋葬地,那一盏盏日夜通明的白炽灯下映照着的是一张张麻木不仁,空洞无神的脸庞。同款不同色的工衣服,明码标价似的参透着每一个人的身份等级,在那个庞大的车间里每天除了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就数那些趾高气扬被赋予管理权势的谩骂声最为彻耳。
这些长年被流水线绑架的人群,朝九晚五的贩卖着青春的资本和血汗水,每天机械性听着裹挟着无聊又无奈的上下班铃声按步就班数着出粮的日子,那里的空气除了枯燥更多的就是对未来的一片迷惘。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踌躇满志肩负着生计被迫沉浸于厂房中苟延残活,有人却喜欢这种逐渐由青春骚动凝化成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属性。那一张张年轻因终年不沐日光而愈发苍白的脸颊,每逢假日期仿佛是上帝赐予他们的最大恩赐,满脸春风的约上三五个室友恣意穿梭于光怪迷离的酒吧里,疯狂的扭喧着所有的喜怒哀乐;或抽些许零碎时末再切磋几盘桌球,或在厂里谈一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经济恋爱……这些似乎都成了他们消遣时间追寻短暂幸福支数的最捷途径,这些廉价又易唾手可得的桩桩件件,都能轻易的慰藉枯燥乏味的打工生涯和荷尔蒙的青春悸动。当你闲暇雅致的享受着每周四十时制外事宜安排时,而有那么一群人仍在流水线的炼丹炉上熬着8小时外,再司空见惯的例性4小时苦战……此时,朗朗乾坤下读书的重要性似乎已不言而喻了。
读书才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只是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