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情怀
――记王秀琴的平凡琐事
(赵广信)
记叙人物,往往都是有着显著业绩和光环的人,实际上,平凡而高尚的人也应该颂扬。现在记述的是一位普通军嫂平凡的琐事。
成长在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家庭中的王秀琴,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秉持了父亲崇尚廉洁、耐受清贫和耿直、率真的性格。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热情豁达、为人友善、吃苦耐劳、坦诚朴实、积德行善的风格,受到单位和邻里的赞扬。
六十年代,在深县贫宣队,勤快、朴实,与群众打成一片,被老乡称呼为“傻闺女”。工作队成员大多转为正式职工,她没转正,也从不找人,无怨无悔。七十年代到河北日报社工作,安排她去校对科工作,她却主动选择了比较艰苦的部门。她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经常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得到领导的好评并经常评为先进工作者。在贫宣队工作的时间,只要出据证明,就可增加工龄,她不补,她从不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心上。
“百善孝为先”。她对待双方的老人十分关心,时刻挂在心上。除接石家庄住外,夏送单,冬送棉,平时按季度送钱。有时候我都忘了,她就催我,该给父亲送钱了。葬父亲时,给我母亲也换了新棺材,并立了墓碑。所有丧葬费没让兄弟们分摊,她主张自己承担,充分体现了她的宽阔胸怀,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
她不是官员,却对政治十分关心,时刻关注着国内外大事。她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都是以新闻为主。她从不看电视剧。每天必看的电视,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中央电视台四频道的《海峡两岸》、《今日关注》栏目。她几乎每天拿着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研究佛学理论,书写心得体会。她经常叮嘱家人,要树立好“三观”,要有好人性,不要贪不义之财,做人要站得正,立得稳,要经得起社会舆论。
河北日报社的人员见了她就问:“你是怎么教育的孩子?你的孩子真懂事。”并说:“你的儿子见了单位的人,从不低头过去,不叫叔叔伯伯就叫阿姨,我们都喜欢你们家的孩子。”孩子们打了架,自己的孩子没沾光,她也是先安慰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沾了上风时,她就主动到人家家里赔礼道歉。报社的领导说:“秀琴这个人有性格,说直理,通情达理,为人正直。在家庭中,她相夫教子,安分守己,恪守妇道,总是把办事别人高兴不高兴放在第一位。每天都是做饭在前,吃饭在后,好吃的让大家先吃,大家不爱吃的自己吃。她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处处为别人着想的高风亮节,使得家庭和睦,其乐融融,赢得了儿孙和儿媳们的孝敬和敬佩。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是她的信条。她多次看到路人掉了钱或丢了包,都主动跑上去送还失主。她经常在大街上 扶老携幼,不辞辛苦,给人家帮忙。在大街上,她碰到一位下半身没穿衣服,精神异常的妇女躺在路旁,她将自己的上衣给人家盖上,并守在一旁,待其家人领人时她才离开。
退休后 ,她为了锻炼身体,去应聘每月几百元的民心河清洁工。她甘愿吃苦,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土,十分辛苦。她却以苦为乐,干得十分起劲。她不惜体力,自己负责的路段,每天打扫得一干二净,受到单位领导和过往群众的好评。她的敬业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很多过路的人都愿和她搭讪,都说她不是一般人,有许多人认为她是退休教师,但她从来都不说自己是哪个单位的人。
她还在大酒店做过保洁员,工作十分认真,给人家打扫得窗明几净,地面溜光,经常得到分管领导的表扬。一次,她穿着西服上班,领导见后说,你一个保洁员有什么资格穿西服上班,只有领导才能穿西服,她既不争辩,也不跟人家计较,这里的人根本不知道她是省直机关的退休职工,还认为她是农民工呢。她说,我通过参与这些单位的工作,我也能更多地了解人和这个社会,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知识。
十几年来,我们住的楼道和院子没有专职打扫卫生的人员,楼道和院子里的卫生基本上是她自己包了。很多人认为她是河北工商报社聘的保洁员,都说聘的这个人很不错,很认真负责,每天打扫的真干净。一天,一位知情人对大伙说:“她可不是河北工商报社顾来的,单位也顾不起,她每月退休金大几千元,她是河北日报社的退休职工。大伙一听,恍然大悟,大家这才知道她是省委机关报的退休人员,她是每天义务做好事的。
秀琴一贯主张做好事不留名,不声张,也不图让人家说好。她说,人家说你好,你又能怎么样,这也不符合佛家的境界。
我总感到,这样太委屈她了,我就偷偷写了这些。谢谢你们的阅读。
(注:秀琴是作者的夫人)
2018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