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艾捷尔 丽莲 伏尼契 《牛虻》
在我有限的阅读生涯中,引起我强烈精神震颤或绵久情绪起伏的书不多,《牛虻》就是其中之一。
也许是从小家庭教育的原因,我一直是一个很难流泪的人,但是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却几次情绪翻涌,眼泪哗哗地往外淌。直到现在,只要回想起亚萨与他神父蒙塔内利,与他爱人之间的爱恨纠葛,那种爱恨交错,纠结难受,无比心疼的情绪体验还是会记忆犹新,心口堵得慌。
“牛虻”亚萨的一生无疑是坎坷的,艰难的,但也是洒脱的,勇敢的,他的生命魅力是我所向往的。
正如“过儿”作为我的爱情启蒙师和偶像一样,双重身份的加持让他理所当然地与其他明星不同,占据着我心里不一样的位置,影响了我的整个青春期,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他的光环效应还在持续地燃烧着。
曾经我以为,“牛虻”亚瑟也将成为这样一位“精神领袖”,稳定而持久地给我注入闯荡世界的强烈动力,指引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我以为我一定会活成一个传奇,影响世界,造福人类;
我以为我必定是一个大人物,生来注定不平凡,会有一番大作为;
我以为我肯定会无所畏惧地面对生活的各种考验,什么艰难险阻都只会是一个小插曲;
我以为我终将成为一位英雄,骄傲地被记录在人类英雄的纪念册
……
直到最近几年,我才大梦初醒,知道这些都只是,“我以为”。
“我以为”的,大多数都只是“我以为”,
其实别人不这么“以为”,
世界也不会这么“以为”,
而地球甚至不会“以为”,他只会自传和公转。
于是我给了自己一巴掌,让自己放弃“世界”,放眼“中国”;
又过了不久,我再次给了自己一巴掌,让自己忘记“中国”,回归“家庭”;
嗯,这次你们猜到了,没多久我又给了自己一巴掌,让自己放开“家庭”,立足“自身”;
谁能想,立足“自身”之后,我TM发现“自身”竟是一个小宇宙,更难搞了。。。
于是,每天我都在内心给自己无数巴掌。
不再真实打脸不是因为怕疼(毕竟比起内心的煎熬这点疼根本不算什么);
不打脸是因为怕别人以为我疼,而这接踵而至的或关心或观望或观察,以及或问候或冷嘲或热讽……所有这些都会需要我花费大量时间来应付和消化。
这样一来,我就没有时间来在内心扇自己巴掌了。
所以,生活啊,你也别再跟我说什么“信不信我扇你”之类的屁话了,
关于这项技能,我真的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我不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