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晚上吃过晚饭,才在群里看到浦发信用卡去年送的电影票今天到期,于是带着爸妈去看了起跑线。影片讲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教育资源的难题。而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性。那个贫民窟里善良的邻居大叔,可以为了男主角的孩子上学筹款,故意找汽车去撞。在邻居孩子上学这件事上,宁可冒着被车撞残的风险。而他最后在告发的前一刻,因为孩子的一个拥抱放弃了报复。这就是善良的人性使然。
回想我自己的上学路,也是一样的。小时候由于母亲支边,所以我就一直没有办法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在上海读书,只能算是借读。于是就被教育为,如果你上不了重点大学就回不了上海,如果你上不了重点中学就进不了重点大学,如果你进不了重点小学就进不了重点中学。不过好处就是激励了我一路不敢停歇,体验了三十六计之破釜沉舟的功效。
到了孩子那一代,更是亲身经历了求学之难。女儿进幼儿园的那一年,正巧赶上全上海取消公立托班,小区幼儿园人满为患,不能按卖房时承诺的接收业主孩子,导致孩子只好在旁边小区的一家租用了三室两厅的非正规托班混了一年。到了上小班的时候,为了进好点的双语私立,我们从两岁半就开始每个周末去淮海路上英语补习班;而报名的时候,更是早上五点钟天没亮去幼儿园排队。进小学更是因为没考上那所3000人报名的,只考上了1600人报名的小学,上演了卖房搬家的现代版孟母三迁。
我想,追求好学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让我们的下一代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更加懂得应该如何做人。很高兴现在的学校在这方面比我们那一代的唯分数论要进步不少,都是在教育如何团队协作,如何开拓视野。
今日智力:电影起跑线。
今日健康:俯卧撑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