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参加朋友的宴席,偶遇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坐下来,端着酒杯,慢慢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闲聊之余,话题转移到了曾经班里不太活跃的国栋,朋友拿着酒杯频频叹气的向我吐槽着那位交情并不深或者说我已经忘记了他是谁的国栋……
前两年,朋友出差到杭州某跨国集团,在和对方商谈合作的时候碰到了这位毕业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合作的几天,国栋安排的很周到,招待也很热情。临走时,对这位交情不深的老同学也是充满感谢和愧疚,过了没多久,国栋来电话说,他的侄女在朋友负责的部门应聘财务,给他侄女一顿好夸,希望朋友能开后门,给侄女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朋友反复推辞到,只要她足够优秀,人事部就会考虑录用的,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机会对孩子也是一种尊重。但是老同学依旧不依不饶的说,我们都是实在朋友,同学之情深似海,孩子初入职场,又是在老朋友那里上班,就一句话的事,和人事部打声招呼就行。我实在无奈,碍于情面又不好拒绝,勉强的说,孩子在生活上要是有困难,作为朋友给予照顾理所当然,但是工作问题我不会干预,原则问题到哪都是一视同仁。老同学高兴的说,这才是老朋友,我让孩子明天就去找你报道。放下电话,调出老同学侄女的简历,孩子确实很优秀,至少从这张简历上来看,她的确胜任眼下的财务空缺。干了没多久,同事就反映,新来的实习生态度不好,对前辈不尊重,交代的事情也是草草了事,不放在心上,甚至在领导找她谈话时拿朋友来当后盾,弄得领导非常难堪。同事的集体反映也让朋友这个老领导左右为难,碰了一鼻子灰,在和她接触的一段时间,她表现依旧无拘无束,一副心不在焉的状态,尽管在朋友面前有所收敛,但是能感觉到她敷衍的态度。朋友驰骋疆场这么多年,没想到会在“一句话的事”上翻了船,得罪了同事不说,还让自己失去了威信,难以服众。后来朋友亲自给她办理了辞职手续,买好机票送她回去,老同学知道后,拿起电话就是一通质问:孩子在你那挺好的,初入职场多少有点不适应,你们这些领导应该多让着她,多给他机会锻炼,就一句话的事,你再和领导说说,让孩子留下继续实习吧。这次朋友没有解释,放下电话,不做任何评论。
听完朋友的吐槽,自己也是深有同感,这些年来,随着阅历的加深、职位的提升,自己的话语权越来越有分量,一些多年未曾联系的朋友也开始通过某种途径变得“亲近”起来,随之而来的求助和奉承也变得越来越多。往往,在别人看来举手之劳的事就是上嘴唇碰下嘴唇,打声招呼能办好,然后一句话的事往往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人情社会,我们确实需要通过各种间接关系建立起直接关系,毕竟“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熟人好办事”的观念已是深入人心,对于这类想起了就会对你嘘寒问暖的人,通常称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不会和他建立过多的交情,因为廉价的情谊经不起时间的折腾。还有一类人,大事小事都要你给他出主意、拿方案,认为你的帮助理所当然,却从来不懂得感谢,我称其为“自我为中心的低俗者”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会碍于情面,或者出于同情或者出于道义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时间久了,也只能是不欢而散。
拒绝你眼中的“一句话的事”,可能会得罪一群交情不深的朋友,但是,换得一时清净,对于我来说并没有所谓的得失之痛,相反会得到久违的轻松。同情身边的朋友,不轻易拒绝外来的请求,但也不会草率的破坏原则,毕竟人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于规则、畏于准绳,切忌不加选择的张口就来。对于你的求助,我能给你提供的只是信息,而最后落实的只能是你自己的努力,就像我只能给你方法却不能帮你解决,最后克服问题的只有你自己,依靠我的三言两句并不能达到你想要的绩效,同样,靠后门得到的机会不仅会助长你的恶习也会断送我的生活,无形中埋下的雷谁知道会在何时炸响?既然早知道谎言破败之时会撕破脸,为什么不早早的一拍而散呢?
同情不是没有原则的帮助,请求不是糊涂的人云亦云,不吝啬援助之手,但也不会妥协慵懒成疾的荒唐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