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小烦恼。
走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期待与你同行,共同成长。
一、框架
刚学完心理咨询师之基础心理学知识部分,梳理一下所学收获。本门课是汤艳玲老师教授的。汤老师逻辑性很强,因此,我也能很容易就梳理出了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基础心理学知识共分为了九个小节,分别为:绪论,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及想象,意思与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和人格。
二、什么是心理学
绪论部分可帮助我们认识什么是心理学,这里介绍的心理学是指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什么的科学,这个定义好像有点不大自然。因为科学意味着可以反复试验,得出唯一的答案,而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有很多情况下是无法重复的。从这一点来说,很多人不认为心理学是门科学。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我是先对应用心理学感兴趣的,但身边的专家、老师都告诉我,还是要打牢基础。因此,我便开始从头学起,感觉很好!
基础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特性,如下图所示。心理过程就是所谓的知情意,状态就是“注意”,特性包括需求动机、能力以及人格。
三、活动器官
心理活动到底是在哪里活动的呢?现在都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但之前的人可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呢。
四、能动反映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自己,并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却又是能动的反映。是不是很绕?想想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心理反映。仔细品品,是否有些感觉?
五、长的过去和短的历史
都说“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贴标签的作法呢?认识事物总是有一个过程的,心理学难道不是一个过程吗?历史,是从时候开始的?难道也是从人们开始研究历史才开始的吗?
短的历史里讲的有构造心理学、技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等。我最先了解的应该是精神分析吧,听曾奇峰老师讲的,很有意思。后来又了解到艾瑞克森催眠疗法,太神奇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谢谢。
谢谢你关注心灵生长。
独自前行,可以走得很快;
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
心灵生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让我们共同成长,相互扶携。
如需本次分享的思维导图原文件和课程学习链接,请直接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