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基础是否决定上层建筑”的思考 ——读《丁小平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启示》(续)有感

关于“经济基础是否决定上层建筑”的思考

——读《丁小平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启示》(续)有感


    因为是工科生,没有深入学习社会科学的经历,对于马克思主义只是在大学学习了教科书上的内容。不过由于自己对社会科学比较感兴趣,所以也会去认真看一些社会科学的书籍。曾经对于教科书上讲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能理解字面意思,不能结合历史和实际去思考其价值,也不能化为现实的指导思想。后来在自主求学的过程中,我拜读到《丁小平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启示》及(续)的相关内容,我从丁小平先生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正确表述”的观点中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使我对唯物史观有了新的认识。

我以前对教科书上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是记住了这个表述,并没有仔细琢磨。在《启示》的启发下,我重新细致地阅读了教材相关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可以从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句话中可以得到具体的佐证:“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但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没有看到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有相应明确的表述,但有两处看上去有所关联的论述。也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即“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这两处中,前一处只是说明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结构是基础,上面会竖立上层建筑,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相适应,并没有明确表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后一处的前两句进一步佐证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而最后一句话,只是提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更次序(也暗含着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一致性),也并没有明确说明其中的决定关系。因此,引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究竟是什么关系?

丁小平先生在《启示》(续)中指出,“在生产关系变为生产力桎梏时,先进的人们率先产生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然后,以这个意识形式为革命理论通过革命建立新的上层建筑和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冲突的产物的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既是新上层建筑的决定者,又是新经济基础的决定者,因而新经济基础与新上层建筑的一致性是此前革命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的产物。”

这里对唯物史观所作出的解释与人们通常理解不同,即不是作为社会存在的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是先于其现实化的新的上层建筑和新经济基础发生的;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既是新上层建筑的决定者,又是新经济基础的决定者,新经济基础与新上层建筑的一致性是此前革命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的产物。

这个“决定”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决定”的意思统一,并相互联系。“生产力决定的那个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不同,前者是预设的,属于社会意识,后者是现实的,属于社会存在。”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关系变革时指出:“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这个意识,就是指上层建筑意识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新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新上层建筑的性质由生产力的水平决定。”

由此可知,作为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指新的生产关系,那个生产关系首先是先进的人们头脑中的生产关系,属于社会意识(这对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具体的“决定”方式,是通过人主动选择(革命)实现的,这里的人既包括劳动者,也包括上层建筑中的人员。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发生冲突后,社会革命理论——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发生,然后发生社会革命,革命的结果是现实的生产关系变更,继而迎来生产力的大发展。

由此,丁小平先生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是对马克思相关论述的误读。”并且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表述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通过人的主动选择(革命)实现,经济基础因共同为此前的革命意识形式所决定而与上层建筑在多数情况下一致;生产关系对与其共处的同一个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直接发生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与其共处的同一个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基础直接发生反作用。”

简单地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不能从历史现实中论证其中的“决定关系”,也不能说明“决定”是如何发生的;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基础相当,而上层建筑及其设施迥然不同的原因。

而丁小平先生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阐述和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论述相一致(见上文),也和毛主席也曾提出过的观点相一致。“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大发展起来。”[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可见,丁小平先生的解读与毛主席和马克思论述是一致的。

结合历史考察,还会发现,没有哪个社会的变革过程是先发生了经济基础的变更,才产生了相应的上层建筑。纵观历史,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社会变革到封建制社会,是当时世族维护的奴隶制、落后的井田制这样的生产关系与当时产生的大量铁耕农具这样的先进生产力产生了冲突,当时的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各诸侯国处在大争时期,想要使国家强大就必须实行变法,变法在各个诸侯国中开始进行;当时的各家各派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帮助君主进行变法。而变法最为彻底的就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在去秦国之前,商鞅便根据当时的社会有了自己强国富民的整套变法思想,正是由于商鞅基于战国时期看到底层社会与世族之间的冲突,看到社会的矛盾,因此才觉醒产生了先进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到了秦国与秦孝公一起完成了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改变了秦国朝政,实行新政,秦国一举改变危局,从最弱的一个国家变成了强秦。而后更是基于变法的基础成功统一六国,开始了让中国领先世界2000年的集权官僚的封建制度。

此外,中国的近代革命史也是如此,内外交困的现实环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先觉者不断去思考中国的出路,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前仆后继的先觉者们看到中国的社会矛盾,产生各种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最终先觉者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而新民主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改造中国的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提出了新的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拥有新的法律、经济政策、土地政策等,成为了根据地的新的上层建筑,同时改变了根据地的生产关系,成为了新的经济基础,因而便有了生产力的大的发展;而在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使根据地的生产力有大的发展;建国后,更是由于此前产生并不断完善的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形成了代表人民的政府的新的上层建筑,随后有了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纵观各国各个时期的历史,就会发现社会历史的发展确实呈现了如丁小平先生指出那样:“在生产关系变为生产力桎梏时先进的人们率先产生新的上层建筑意识形式,然后,以这个意识形式为革命理论通过革命建立新的上层建筑和确立新的生产关系,继而迎来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关系的变更绝不是坐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发生冲突后的结果”。

因此,人们通常认为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误读。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通过人的主动选择(革命)实现,经济基础因共同为此前的革命意识形式所决定而与上层建筑在多数情况下一致;生产关系对与其共处的同一个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直接发生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与其共处的同一个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基础直接发生反作用。”也许更贴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意。

以上就是笔者对“经济基础是否决定上层建筑”的浅显的理解,由于笔者的经验知识水平欠缺,也许有理解不当的地方。感兴趣这个话题的也可以直接阅读原文:丁小平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启示(续)https://zhuanlan.zhihu.com/p/612203267也欢迎继续交流探讨。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第135页。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第137页。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版),第139页。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2页。

[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3页。

[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335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9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766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1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42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6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1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7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93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11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7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62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93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9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64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