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是叙事者假期两个月的共读书目,一共有三部《南渡》、《北归》、《离别》。
这是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史料及亲历者拜访资料,评论称:作者的感叹深沉而悲怆——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展示了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对于我这个对历史事件,和这些大师了解的很少的人来说,要想把书看完,看明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看着交读后感作业的时间越来越近,团队里其他同仁都陆续提交,我的内心很焦急。因为我这个假期,连第一部《南渡》都还没有认真看完。但在我看过的部分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敬佩作者。敬佩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写这三本书,为了写这段历史,为了写这些大师们,我无法想象岳南研读了多少史料,查阅了多少相关书籍。正直七月,酷暑已经来临。翻看序章,我就被书中有血有肉的文字深深吸引了,精彩的细节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1937年,北平的古城里,有一种随时灭亡的感觉。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各个领悟的大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心佩服这些做学问的大师。
敬畏历史。对于历史,是用文字,图片等其他方式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的可以查阅的资源。我们要尊重他的原汁原味,还要辩证的去看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物。用敬畏之心去学习他们的精神。
时代造英雄。对于书中提到的名人名家,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过他们的文章,有肤浅的了解。但当我看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我才明白。在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战区流亡西南的故事。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蔡元培、胡适、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傅斯年、陈寅恪、梅贻琦等,他们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同,但为了自己的梦想,没有因为外界环境的恶劣而放弃,改变。正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情怀,才有了中国的站在,当时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群雕。
责任与担当。面对敌人的轰炸,面对家破人无的危险,他们不顾一切,以民族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放弃小我成就大家。林徽因是一个才女,不仅在建筑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其他领域,一样有才情,然而她的身体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肺病很严重了。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在有生之年,为我国建筑学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大师的精髓。大师远去再无大师,大师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世代相传,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谓大师,无非就是在自己的那个领域潜心钻研,有自己独特见解,坚持不懈的态度,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国家带来无限的的贡献。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沉住气,认真的把书看完,大师的精髓不是我一朝一夕能领悟,学到的。但没关系,只要我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为了目标不断努力,也会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