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解韬《小说话》中说:
四时之景,冬景最易写,秋景次之,春则易写而难工,最难者为夏景。《红楼梦》一书,四景皆备,且各时复分初、盛、末三节,无不逼肖,举不胜举,细心者一鉴即得之。
提起《红楼梦》中的季节,我们很容易想到冬天——猩猩毡、烤鹿肉、白雪红梅,也很容易想到秋天——菊花诗、螃蟹宴、风雨秋窗。但似乎很少会第一时间想到夏天。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红楼梦》开篇是什么季节?
(思考中……)
答案是:夏天。
《红楼梦》开篇,缘起既明,按那石上书云: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时光变迁,四季流转,转眼已是夏天。
上周末(6月6日),应红友@钿筝 之邀,在『陶然茶舍』举办了一场小型讲座:夏日物语——《红楼梦》中怎么过夏天?
说是“讲座”,其实就是朋友一起喝茶、聊天。
围绕主题,宝宝(没错,就是我)从5个方面展开论述:吃、喝、穿、用、礼。
夏天有三宝,空调、WiFi、西瓜好。
对古人来说,虽然既没有空调、又没有WiFi,但是有西瓜。
比如,薛蟠生日邀请贾宝玉时,特意强调有四样难得的礼物,其中就有“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
在金钏投井之后,文中写道:
这日午间,薛姨妈、宝钗、黛玉等正在王夫人屋里,大家吃西瓜。凤姐儿得便回王夫人道……却说薛姨妈等这里吃毕西瓜,又说了一会闲话儿,各自散去。
西瓜,是夏天最应景的水果。如果说,还有比西瓜更好吃的水果,那一定是冰镇西瓜。
可是,古人没有冰箱,怎么办呢?
一个字:湃。
湃,多音字,此处读作bá,意思是:用冰镇或者用冷水浸,使东西变凉。
小时候,经常把各种瓜果蔬菜装进桶里,然后放在井水里,湃过之后再吃,那叫一个爽!真是透心凉、心飞扬。
《红楼梦》里也提到了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晴雯道:“才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不好吗?”宝玉笑道:“既这么着,你不洗,就洗洗手,给我拿果子来吃罢。”
想来,这些“果子”无非是西瓜、荔枝、樱桃等应季水果,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枇杷?
夏天,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一个节气、一个节日。
节气是芒种,节日是端午。
《红楼梦》有云: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巧的是,讲座当天正是芒种次日。
至于喝的酸梅汤、香薷饮,穿的纱衫、兜肚,用的扇子、凉榻,以及端午节礼中的玛瑙枕、红麝串、凤尾罗、芙蓉簟等等,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这零零散散的夏日风情,漫漫长夏的日常无非是:午睡、乘凉和洗澡。
贾宝玉刚搬进大观园的时候,曾有四首即景诗。虽然格调不高,但胜在写实。其中《夏夜即事》云: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官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窗卷朱楼罢晚妆。
诗中巧妙地嵌入了四、五个丫鬟的名字,仿佛不经意间,透露出富贵公子无聊又开心、低调又奢靡的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在清代,这可是件罕物。
不同于现在的工业玻璃,清初玻璃制品被看做是“人造宝石”,是天然宝石的替代品。故宫博物院有许多玻璃工艺收藏品,可见其精美与珍贵。
将玻璃应用于建筑门窗,那自然是奢侈了,比如康熙年间皇家园林“畅春园已安玻璃装修”。回头再看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的玻璃窗,也许你就知道什么是低调的奢华了吧。
讲座进行到这里,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必须更进一步,才能体现我的品味。
因为,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四季”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季节的变化,更是人生的写照,也由此发展出“季节叙事论”。
早在清代,就有人指出这一点,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写道:
《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梦之春也。省亲一事,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阴葱茏可悦,梦之夏也。及通灵玉失,两府查抄,如一夜严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愁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
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与四时气象相对应,宏观上形成春之梦、夏之梦、秋之梦和冬之梦的叙事结构,可谓慧眼如炬。
关于“季节叙事论”的研究,当代最有代表性的,首推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梅新林,他指出:《红楼梦》中四季更替所产生的天气、景观、人物心理感受上的变化既体现在以自然年为单位的“小循环”上,也体现在《红楼梦》全书整体结构的“大循环”上。
最后,仅以《红楼梦》之语做结: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从芒种到端午,《红楼梦》中怎么过夏天?看了活动回顾,我想,你已经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