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用他们的生活去生活,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的世界”。
本来是不打算给他读的。
昨日,他找我的时候,正在整理,又为了转移话题,就给他读了《认识的时候》和《善意的第三人》。
这两篇文字还好,能让他听听。
他希望我一直写下去,到我认为不值得的那天。
什么是值得,不值得。百度一下。
好像没有多余的脑回路去思考,名词解释说不定能给我答案,自己再试着总结。
值:价值,价钱; 得:获取,接受。“值得就是为了他脸上的笑容,自己失去了太多也不在乎,只要他开心就好,自己再苦再累也不在乎了”。这是不是得非常爱一个人才做得到的。
这样说来,不是在于我,而是取决于他的笑。他倒是总笑的。
我说写到他让我失望的那天。
这么说来,我得再跟他探讨下这个问题。顺便问问,我有没有成功的逗他开心过。
他问我,会不会以后观念、看法变了,回去改内容。
不会改,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借用的有点不妥,差不多就那意思。
嗯,将就。
今日看刘墉散文《打一把人生的钥匙》,提及“同情”。颇有想法,是深度,想的内容倒不多,只想到了跟他有关的部分。
不知道别人怎样想“同情”,总觉得是与“可怜”、 “可恨”这些词相联系,为什么有“可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嘛。
但凡有点想象力的话,是可以看见“同情”的眼神, 找不到词来形容。
他一直想的是,眼睛不恢复,他不会回家,只是受不了同情的眼神。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近亲远邻都喜欢“关心”,什么假惺惺,就是爱管闲事,还爱传闲话。
我还得跟他讲讲这同情不是可怜,是同一种情怀,同一种角度。所以,没有几个人是真的同情,他们做不到同一种角度,也没有同一种情怀。
原来都误解了这么久。
今天,成都的阳光特别好,不多不少,暖暖的足够了。也许只是校园这边,看不见其他地方。
刘墉前辈说,“走在阳光下”。
想起了我曾写过一首叫“偷”的诗,里面有几句:“偷阳光,抓一把,不够;要用温暖的指尖拾起整个夏天;放在冬季中,老人的眸子里,小孩的笑话里,咿咿呀呀”。
若是真有这本事,就极好了,再也不梦想自己能会飞,起码这两天能给他分一点儿去,北京阴冷的让人多想,多半是乱想。
听前辈的。
走在阳光下,开阔视野,继而转向身心灵;
走在阳光下,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去生活; 再试着用他们的生活去生活,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的世界。
反过来,不去看阳光,逃避,安静的过分。
本来以为是把别人关在门外,错了,犯大错,只不过是将自己锁在门内了而已。
任何人都有大把时间,挥霍,可以; 虚度,可以;只要有那么一刻,觉得值,就行。
所以不信你没有时间去和阳先走一走,这个借口不要再用了。
一生走完了,就回想着,有好的,有坏的,有快的,有慢的,有悔的,有悟的,都是自个儿的。
都是自个儿的,然后阳先又要启程了。
既然,它那么好,为什么不去争抢,一向不是最霸道了吗?
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