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为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序文。以一篇序文成就散文之典范,引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折腰。精炼的文字,唯美的意境,塑造了一个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武陵之地,以文而胜。历代歌咏诗篇层出不穷,然终无超越。这其中既有其写作手法的独特韵味,更有人们对超越现实的“乌托邦”世界的理想寄托。今天,我们试着从写作的角度去领略桃花源的魅力。
1:文字精炼。“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时间,地点,人物于开篇两句便一一点出,以小说的手法展开故事,吸引人一路读下去。及至深入桃源,领略了人间仙境的美景,隐居山民的闲适与好客之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通过寥寥数语的对话,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残酷。
2:情节铺设。精炼的文字,关键字词的运用出神入化。“忘”、“甚异之”、“欲穷其林”。迷路,诧异,好奇,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召唤,一步步引着读者跟随武陵人的脚步去探幽寻胜。“乃大惊”,确认了此处与外间现实世界的不同,悬念迭起。“隧迷”、“寻病终”,则彻底的宣告桃花源只是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
3:景物描写:桃花林的描写语句精炼,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典故的比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简简单单的文字却向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唯美的画卷,青葱嫩绿的野草芳香,争相吐艳的桃花伴着潺潺溪流,引人入胜。“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跃然而出。使人身临其境,浑然忘我。
一篇传世之作,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千百年来引发人们的无限好奇与联想。这都源于陶渊明的神笔描画,与写作方面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学习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