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从小心理素质就不好,习惯了人少清净的地方,害怕人多吵闹的地方,更是害怕当众上台发言,没想你在校表现好,老师选择让我在家长会上发言,妈妈的心情是既激动又害怕,虽然发言过程中因紧张有一点小小的失误,但还是坚持着把发言稿念完了。
借阅读为帆,以陪伴为桨,陪二年级宝贝共赴成长
(2025年9月26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晴晴的妈妈。非常感谢张老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发言机会,很荣幸能在此与大家交流孩子成长的点滴心得。首先,我要向咱们班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每天面对几十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你们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用心关注他们的校园日常、化解小摩擦、疏导小情绪,实在辛苦!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晴晴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个,我也深知自己在育儿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分享陪伴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日常体会。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独家教育方法”,更多是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孩子的性格,做了一些顺势而为的引导,希望能和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一、借“天然优势”,播撒阅读种子
我在文旅行业工作,办公室恰好位于图书馆楼上,这份“天然优势”,成为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契机。自孩子幼儿园大班起,每逢我加班或周末值班,便会带她走进图书馆。起初,我陪她在少儿区挑选绘本,她专注看图,我轻声读文,借着注音读物,慢慢引导她尝试自主阅读。
久而久之,孩子悄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即便我忙于处理工作,她也能独自找到心仪书籍,安静阅读一下午。阅读结束后,还会将书中故事绘成小漫画,分享给我和她的朋友。从一年级开始,寒暑假期间,我会带她来图书馆写作业。身边哥哥姐姐专注学习的模样,让她深受感染,常说“在这儿不认真都觉得不好意思”。
回溯过往,孩子上小学前,我们虽坚持每日阅读,却缺乏规划、全凭感觉。直至孩子踏入一年级,张老师的出现解了燃眉之急。她将每本书细化为每日可完成的阅读任务,不仅让孩子的阅读变得井然有序,也让我们家长辅导起来省心不少。如今,每日坚持阅读、假期来图书馆写作业、周末抽空来图书馆阅读,早已成为我们母女俩雷打不动的约定。
二、重“陪伴质量”,筑牢学习根基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始终将“陪伴质量”放在首位。每天孩子放学后,我从不会催促她立刻写作业,而是先抽出十分钟,与她聊聊校园生活。认真倾听她分享当日的开心事,耐心安抚她的小烦恼。这样的交流,不仅拉近了亲子距离,更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能带着轻松的心情投入学习,效率反而更高。
在写作业这件事上,我们与孩子约定了“定时不定量”的原则。将每天晚饭前定为固定作业时间,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若她提前完成作业,剩余时间完全交由她自主安排,无论是看书、画画,还是约同学玩耍,都由她自己决定。这种方式,让孩子有了提升效率的动力,有效避免了拖拉磨蹭的问题。同时,在她写作业时,我会在一旁安静看书、处理工作或做家务,不随意打扰,却让她清晰地感知到“我们一直和你在一起”。
三、以“以身作则”,传递成长力量
我始终坚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为给孩子营造专注的成长氛围,我几乎从不在她面前刷视频、看电视,手机里也从未安装抖音、快手这类软件。我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也曾借此引导孩子写日记。起初我们共同坚持,虽然后来未能延续,孩子暂未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但我会继续以身作则,静待她爱上文字记录的时刻。
闲暇时,我会陪孩子观看《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电视剧,一同探讨角色性格与剧情脉络,帮她初步感知名著魅力。如今,已为她购置儿童版四大名著,她已开启阅读之旅。即便像《笑猫日记》这类她喜爱的课外书,我也会全力支持,满足她的阅读需求。
平时,我会抽空观看《父母学堂》,主动关注并参加教育主题讲座,不断更新育儿理念。每次学习后,都会把笔记放在书桌显眼位置。孩子看到后,常常会主动拿出练字本、绘画本,坐在我身边写写画画。我们还一起制定了“每日小计划”,清晰列出读书、写字、画画的时间。性格文静的她,格外享受按计划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如今,她不仅能自主安排学习任务,还会主动提前完成作业,为自己预留更多时间做喜欢的事。
其实,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亦是我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的旅程。今天分享的这些日常,相信许多家长都在实践,只是大家的方式各有不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完全复刻的成长路径。我们能做的,便是用耐心陪伴,用爱心引导,一点一滴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学习兴趣。孩子的良好习惯,从来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在温暖、有序的家庭环境中慢慢“养”出来的 。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也特别感谢班里各位家长的宝贝们,一直以来对晴晴的友爱与关照。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和大家交流育儿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祝愿各位老师、家长工作顺利、生活美满,更祝愿咱们班的孩子们都能学有所乐,乐有所学,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满满、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