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拉着孩子下了车。
远远地看着一绿色上衣套白色外衫,趴在出站口的栏杆处,染过的黄发,十几米开外看不真切脸,只是凭感觉问孩子:那是姥姥吗?孩子也正在张望,并没有答应她,松开手向那个绿影跑去。她一边看着孩子的背影别被拥挤的行人撞倒,一边再次打量那个身影。
不能是吧,还离得这么远,隔着近视镜片根本看不到五官里的任何一个。孩子跑得有点远了,她喊着:回来,妈妈看不到你了。
脸色看出来了,黄的,隔着距离都能感到透着一种干,妈妈是干性皮肤,眯起眼睛再仔细看,还是太远,看不到眼睛。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走的队伍这一侧,又看不清脸,怎么就放4岁的孩子朝着一个自己都不确定的目标跑远了呢。人真多啊,从没这么拥挤过,以前出站一眼就望到站口了,爸爸高大的影子在逆光中,像座灯塔,远远就告知已经见到亲人的信号。这次的车厢里,好多是母亲带着大孩子小孩子,从过年到五一,疲惫了几个月,终于又有了回家喘口气的机会。车厢是没有空座,大人骂小孩叫,装满了大家的疲惫和回家的迫切。
跑慢点。
孩子眼看要淹没在人潮中,她加快了脚步追过去。
抓着了孩子的小胳膊,再次抬头确认,就差5米左右了。那张脸终于看出了端倪,黑黑的眼珠,虽年近花甲,依然明亮如星。打过粉底的脸,略能遮盖一些本来因贫血而透出的黄。修整过的眉毛,这是妈妈多年来的坚持,因眉尾短觉得不好看,年轻时画眉,后来有了纹眉,她就一劳永“美”了。
真的是姥姥。
孩子挣脱开,跑向姥姥,嘴里亲切地大叫。姥姥的眼神还停留在茫茫的人群中,没有焦点,直到听到孩子的呼唤,寻声找去,看到,随即五官拧出了花。皱纹全出现了,眼周的,嘴角的,脸颊两侧的。
她自己心里暗暗纳闷,从十几米开外,怎么就凭颜色认出了母亲的样子。记忆一下子回到近20多年前,小学一年级,一放学所有的小孩子大孩子同时冲出教室,接人的家长太多,又没组织,所有的大人就层层排在学校门口,跨在自行车左右。出于本性吧,她总能在人群中找到妈妈。妈妈也如现在这样,眼神茫然,直到辨听出声音。
20几年过去了,“童子功”依然厉害。
隔着栏杆,妈妈掐起孩子的腋下,想如同小时候一样把其拎起。过完年见长啊,不论是个头还是体重,那小脚离开地面越来越沉。她赶忙跑过去打算帮忙推一把,妈妈愈发向下探的腰弯得更深,两肩一耸,微点脚尖,勉勉强强把孩子“拔”过了栏杆,抱在手上。
还好没闪着腰。
抱着了孙子,妈妈喜笑颜开。回家的路上,老人稀罕孩子新长的本事,问东问西,大家欢欢笑笑一路到家。
家里装修了。爸妈说,再不弄以后老了就弄不动了。挂了大大的一幅画,门框换成了深色,每一处都重新粉饰过。可是对于一个不再日日住在其中的外嫁闺女,隔着那新壁纸门扇砖块,还能听到墙壁与她将过去的故事细细诉说。
妈妈接起一个电话,过节喜事多,有人托她带去彩礼。话语间聊起家里的老人,对方大概老人病重,姐妹兄弟少,只能只身尽孝道。妈妈安慰她说:我们现在这个年纪不容易,老的病,孙子小,自己身体也开始出毛病。照顾自己都做不到。
妈妈背对着她,跟对方聊着。以往是年年添白发,今年失眠愈发严重,竟斑秃起来,一块一块露出的头皮,勉强靠残发和剪吹技术遮着盖着,时隐时现。
都是归宁,以前见到亲人是轻松。而今,父母日渐老去的身影,让她感到新的担子爬上了肩头。